星期四, 9月 26, 2013

快樂的四重境界(轉貼)

快樂的四重境界
宗道法師
 

有人看到這個題目,頗覺奇怪,快樂也有境界之分嗎?答案是肯定的,諸位在那一重境界,自可對號入座。


第一重。滿足五欲之快樂。世間愛財的人不少,貪戀美色的人更多,執著名聲,貪圖口腹之欲放逸懈怠,凡此幾類人,於此五濁,可說悉皆盈滿。五欲滿足,快樂有似神仙,五欲不足,則拼死也要爭得,於是,有人放下了禮義廉恥,甚至是冒了生命危險去爭去貪。
而此五欲,牽往地獄之誘餌也,快樂尚未稍享,轉瞬即化為五痛五燒,良可悲也!善導大師言:縱使千年受五欲,增長地獄苦因緣,此之謂也。


第二重。力行世善之樂。世間有種種善法,儒、道、耶、回等等,莫不勸人向善。善良恭順之人,捨五欲,依善法,勤而行之,愛人愛物,扶弱救困,最終善有善報,福報現前之時,一切豐盈,諸緣吉祥,甚而富貴顯赫,此誠可謂世間真快樂也!

然以佛眼視之,此樂皆不可常保。何以故?此善雖名善業,仍為業障。有福報而無正智者,以有福報故,來生則有勢位富貴;以無正智故,則愚癡而不信因果。此種善與了生死、脫苦輪、得究竟自在,毫無干係,福報享盡之日,即是墮落三途之時。佛言:三世之怨,正此謂也。

第三重。出世修學聖道之樂。學佛人深知世善之不究竟,佛法之深妙不可思議,了知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畢竟空。故雖行諸善,而不染著,持戒忍辱,發大乘心,利益一切。又修習種種定善、禪定、持咒、止觀等等,以此息慮以寧心。久久,修德有功,性德漸顯,清淨智慧,身心自在,此間之樂,實勝於世間最樂百千萬倍而不止。
然而,時此末法,
一者,具此猛利之根機者實少,故得此真樂者亦不多,即如佛所懸知者:末法有教無行無證,既無人證入,何談聖道自在快樂?





二者:即便有人獲得身心種種覺受,而此等些許自在,怎抵得過累劫生死之業障?此不過如大病之人身上塗清涼油,皮膚上瞬間之清涼,怎耐身內已擴散至全身之癌瘤?要知吾人性命實旦夕皆不保也!

第四重。念佛往生之樂。真念佛人,生死感迫切,無常感強烈,出離心堅固,又深知自力心行之卑微無力,彌陀願力之廣大堅深,知出六道之捷徑在此,故聆彌陀悲音,感徹悅髓,誠然絕處逢生!如同暗夜遇燈,沙漠遇水,貧者遇寶,死囚遇赦,心生大歡喜,時時稱佛名!
念佛人,能脫六道,永離地獄極苦,心中有大安慰,是故念佛最樂!
念佛人,能生極樂,永享至極無為涅槃大樂,心中有大滿足,是故念佛最樂!
念佛人,佛願保證,專修者萬不漏一,心中有大安心,是故念佛最樂!
念佛人,佛光攝取,一生彌陀住頂護佑,心中有大安穩,是故念佛最樂!
念佛人,不用備修諸行,一生但稱佛名,即可圓成佛道,心中有大歡喜,是故念佛最樂!
念佛人,往生報土,速成佛身,倒駕慈航,度盡無邊眾生,心中有大願力,是故念佛最樂!
念佛人,心中之大快樂,窮劫累牘,難可具述!
望釋迦本意,一生敷演眾教,說力行世善以拔五欲之陷阱,說聖道以平世善之不究竟,說淨土以救聖道之無奈;如來誠望一切眾生,捨五欲之樂而享世間真福,捨世間虛幻之福而享修習聖道之無為之樂,捨無力之聖道而領受彌陀他力之救度,最終能人人出離六道,個個成就佛道,佛之本意非此而何?世尊為達到目的,可說施設了層層方便,善巧勸誘,慈悲無極。

快樂有四重,君在哪一重?念佛之快樂,寶塔最高層。有緣至此者,一覽眾樂少。伏願見聞者,捨低能就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