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1月 13, 2013

昨天上山來匆匆忙忙沒有時間念佛.....廣欽老和尚(部分法語)


廣欽老和尚(部分法語)


日期:1980年閏6月10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台南某寺悟X法師,年八十二歲,出家未久,偕同一位在家護法,一個月前由台南出發,參訪台灣各地的寺廟,於昨日來到土城,掛單承天寺。 

清早,在客堂見到老和尚,請示老和尚修行之道。 

老和尚說:「老年人出家,要走修行這修路是比較慢,一心念佛,帶業往生西方,是最快的。」 

悟X法師說:「我老年才出家,人生各種困難、危險的境界都經歷了,覺得這些對我來說,都不算什麼,可是現在出家了,卻覺得佛法老是讓我理解不過來,請師父慈悲開解。」 

老和尚說:「老人家了,不要再想要學這個、搞那個,那是難有結果的,還是什麼都不管它,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往生西方最要緊。我看你根本沒有念。」 

悟X法師說:「昨天上山來,匆匆忙忙,沒有時間念佛。」 

老和尚說:「匆忙是我們這個身體在匆忙,念佛是用這個心在念佛,不相妨礙。有念佛的,和沒念佛的,來到這裡,我一看就知道了!一個有念佛的人,他的舉止行動,言談間會流出阿彌陀佛來,我看你來到這裡,心裡根本沒有帶半句佛號來。」 

同來的護法居士問:「要怎樣念佛?」 

老和尚說:「念佛就念佛,還要怎樣念。」

老和尚問悟X法師:「你在常住擔任什麼職事?」

「香燈。」悟X法師答。

「擔任香燈是最好利用來念佛的,一面擦擦抹抹地做事,一面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是最好的。」老和尚說。 

「可是,這樣子我會弄亂、會搞錯。」悟X法師答。

「這怎會弄錯?你身上穿的這件僧服,你就不會把它穿顛倒。」老和尚答。

 

日期:1980年閏6月15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

下午,士林一位尼師–X德法師,與其兄、嫂、弟、妹等眷屬一行數人,來參見老和尚。德X尼師向老和尚佛紹過其俗家眷屬後,請老和尚開示在家修持的法門。

老和尚說:「一子出家,七祖皆得度,你的家人由你來度他們,也就夠了,也最適合的,不必我這老人再來多話。」

 

「高僧大德的一句話,勝過我說千言,還是請老和尚慈悲指示。」德X尼師說。

 

「念佛。念佛是最好的。」老和尚說。

 

「念佛該怎麼念?」再問。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地念,不要嘴念心不念。念佛是最重要的,在家學佛念佛,我們出家學佛,也要念佛,再學一些種菜、撿柴、劈柴、煮飯、掃地……,像從小學生學起一樣。」

 

「學佛要有像觀音、普賢、地藏等菩薩的誓願力,從一些人家不要做的事,吃一些人家不願吃的苦,這樣,才有道可修,那些成佛、做菩薩的,往往都是那些讓人家看為笨笨的人在成就的。」

 

「請老和尚告訴他們,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德X尼師說。

「做好人,不要做壞人。」老和尚答。

「……」

「我們來這世間,就是須要生活,衣食住這是免不了的,但是,我們賺的錢,吃能吃得飽,穿足夠穿得暖,基本上過得去便可以,不要貪,剩餘的錢拿去布施、做功德,這就是做好人。如果恣意地揮霍、享受,隨心所欲,不知節制,不會做功德,這就變成壞人。」老和尚答。


民國69/閏06/05

傳×師因感女眾塵俗習染太深,又乏男眾果斷不畏的氣魄,請示老和尚,如是女眾出家要成辦道業,是否也希望渺茫?
老和尚說:「不是這樣的,我們出家是在修心思純一,不雜亂,不與親友過分攀緣。我們出了家,就是斷了家,若父母家人來探望,我們以對待一般信徒的平等態度,體貼一下對方即可,若是過於攀緣,不但親情的愛別離苦斷不了,且心思會散亂,攀緣到後來,出家不像出家,還俗又不像還俗。臺灣的出家眾,就是敗在這裡。」

「這世間,就像一場迷夢,什麼都要看破,不但財不能貪,貪財,痛苦就隨之而來,名也不能貪,貪名亦是苦,娑婆世界沒有一樣我們可留戀的。我們出家人捨下世俗的一切,粗衣淡飯修苦行,做常住的事,利益大眾,心有寄託,則妄念不起,業障自消,心無掛礙,一天過一天,這就是修行。」

民國69/閏06/07

美國度輪老法師弟子恆×師,偕同香港護法×居士來參拜老和尚。×居士世代篤信佛法,早年常親近虛雲老和尚,其父是虛雲老和尚的大護法之一。此番來台,慕老和尚之道風,專程上山參拜。

×居士見過老和尚後,便對老和尚表示,人生短促,今後將一心一意走修行這條路,看能不能了生死。

老和尚說:「現在民間信佛,大都佛、道不分,把佛菩薩、神明搞在一起,亂信一通。而且在世俗中,人人都被名、利兩樣絞得團團轉,天天都在打名利的妄想,像沈在迷夢中不知醒一樣,這樣,要學佛了生死,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居士說:「所以我就想早點把擔子卸下來,專心走這條路。」

老和尚說:「話是這麼說,你還是有所掛礙,你仍是在掛心你的孩子、全家大小。我們修行就是要修這愛別離苦、生老病死苦。你要知道,我們投生到這人間來,有父母、兄弟姊妹等,這些都是屬於四生輪迴中的一環,今世父母生我,以後我再生別人,彼此輾轉相生,再加上我們的殺業,現在你殺我、食我,以後我殺你、食你,殺業不絕,冤冤相報,彼此相殘,如是相生相殘,一下子生為人,一下子又淪為畜生,在四生六道中,來來去去,永無止息,父母親眷就是我們輪迴的伴侶。」

「現在你既然曉得學佛、拜佛,也會供佛、供法、供僧,這也是過去有種善根,學佛了更應知道來擁護佛法。居士在家學佛,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這是免不了的,但是我們要知所節度,食但飽腹,衣足禦寒,一切能過得去就好,把所餘的錢財拿來供佛、供法、供僧、做功德,做個護法,這才是在家居士所應做的本分事。」

×居士又問:「那我們在家人應修持那一法門?」

老和尚說:「在家居士想要修得如何,那是不可能的事,還是捨下一切,一心念佛,求帶業往生,不要再墮娑婆,才是最穩當的。我們出家人,有的為了度眾生,發願還要再來這娑婆世界,但這個願,也要本身達到菩薩的境界才有把握,否則一來很容易就迷失掉,又被牽入輪迴中,這是很危險的。」

「現在人學佛,自度尚未成,自身還是一團泥沼,就想度自己的親眷,結果,度人未成,反被人度去,學佛人自度無暇,還去牽絆掛礙親眷,這樣子,世俗念頭不易轉過來,想要修成了生死,就很為難了。」

「這個人生就像在演電視劇一樣,各人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劇情發展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看戲的人也隨著劇情忽喜忽樂、忽憂忽悲,而這好惡憂樂,也不過是我們自己眼根對塵境,在分別取捨。我們看娑婆世界也是一樣,順境、逆境、善的、惡的,心境隨之起伏,而不幸的是,我們的惡習深重,眼根對境,見惡易隨,見善難徙,看到惡的,契合自己惡性習氣,就心生歡喜,恣心縱意,隨順而去;而聽到佛菩薩的作為,像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地藏菩薩等,卻心生為難,認為那只是佛菩薩們的境界,自己是凡夫,如何效得來,心生退卻,對佛菩薩只有空讚歎。結果,好的沒學到,壞的卻越染越深,這就是本身沒有誓願力的緣故。」

「我們修行,就是靠我們的誓願力在成佛的,自古以來的佛菩薩,像文殊、普賢、觀音等,無不是靠著他們本身的誓願力,修苦行而成就的。」

「出家人看經書,可以了解佛菩薩的意義,且要受戒,戒律很重要,這是我們了生死的根本。持戒,忍辱是第一道,要修苦行,粗衣淡飯,為常住、為眾服務,做功德,才能開出我們的智慧,才能親身體會佛菩薩的意思(境界)。」

「你看看這個世界,大家都沈在迷夢中,追逐名利,你爭我奪,你好,我要比你更好,你強,我要比你更強,每個人都在比賽,看看誰的夢做得最大。結果,這些名、這些利,生不帶來,死亦帶不去,只是徒然多造一些新的惡業,而此番再墮下去,人身也就難得了。」

「我們這個人身,實在是很寶貴的,也是不容易得的,我們說人生人,狗生狗,各有其類,但是,不論是生人或生狗,均是我們這靈靈覺覺、不生不滅的靈性在轉變的。我們這個心所行的,是佛菩薩的行徑,將來就在佛菩薩的境地,心行所做的是貪婪、是愚癡、是瞋恚,以後就是三惡道的一份子,甚至昆蟲類、空中飄浮的微細眾生類,均是經由我們這人身,不同的心行作為而轉化的。十法界中一切的眾生,無一不是經由我們這人身而轉化,我們這人身並不是那麼輕易過的,事實上,我們是在過這個人身劫。」

恆×法師說:「此番來台,拜見老和尚,受益很大,每次上山來,聽老和尚開示,下山以後,老和尚的話,就始終在腦海裡盤旋而受用不盡。」說罷,與×居士等一再拜謝,歡喜而去。

民國69/閏06/10

台南某寺悟×法師,年八十二歲,出家未久,偕同一位在家護法,一個月前由台南出發,參訪台灣各地的寺廟,於昨日來到土城,掛單承天寺。清早,在客堂見到老和尚,請示老和尚修行之道。

老和尚說:「老年人出家,要走修行這條路是比較慢,一心念佛,帶業往生西方,是最快的。」

悟×法師說:「我老年才出家,人生各種困難、危險的境界都經歷了,覺得這些對我來說,都不算什麼,可是現在出家了,卻覺得佛法老是讓我理解不過來,請師父慈悲開解。」

老和尚說:「老人家了,不要再想要學這個、搞那個,那是難有結果的,還是什麼都不管它,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往生西方最要緊。我看你根本沒有念。」

悟×法師說:「昨天上山來,匆匆忙忙,沒有時間念佛。」

老和尚說:「匆忙是我們這個身體在匆忙,念佛是用這個心在念佛,不相妨礙。有念佛的,和沒念佛的,來到這裡,我一看就知道了!一個有念佛的人,他的舉止行動﹑言談間會流出阿彌陀佛來,我看你來到這裡,心裡根本沒有帶半句佛號來。」

同來的護法居士問:「要怎樣念佛?」

老和尚說:「念佛就念佛,還要怎樣念。」

老和尚問悟×法師:「你在常住擔任什麼職事?」

「香燈。」悟×法師答。

「擔任香燈是最好利用來念佛的,一面擦擦抹抹地做事,一面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是最好的。」老和尚說。

「可是,這樣子我會弄亂、會搞錯。」悟×法師答。

「這怎會弄錯?你身上穿的這件僧服,你就不會把它穿顛倒。」老和尚答。

民國69/閏06/15

下午,士林一位尼師——德×法師,與其兄、嫂、弟、妹等眷屬一行數人,來參見老和尚。德×尼師向老和尚介紹過其俗家眷屬後,請老和尚開示在家修持的法門。

老和尚說:「一子出家,七祖皆得度,你的家人由你來度他們,也就夠了,也最適合的,不必我這老人再來多話。」

「高僧大德的一句話,勝過我說千言,還是請老和尚慈悲指示。」德×尼師說。

「念佛。念佛是最好的。」老和尚說。

「念佛該怎麼念?」再問。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地念,不要嘴念心不念。念佛是最重要的,在家學佛要念佛,我們出家學佛,也要念佛,再學一些種菜、撿柴、劈柴、煮飯、掃地……,像從小學生學起一樣。」

「學佛要有像觀音、普賢、地藏等菩薩的誓願力,做一些人家不要做的事,吃一些人家不願吃的苦,這樣,才有道可修,那些成佛、做菩薩的,往往都是那些讓人家看為笨笨的人在成就的。」

「請老和尚告訴他們,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德×尼師說。

「做好人,不要做壞人。」老和尚答。

「……」

「我們來這世間,就是須要生活,衣食住這是免不了的,但是,我們賺的錢,吃能吃得飽,穿足夠穿得暖,基本上過得去便可以,不要貪,剩餘的錢拿去布施、做功德,這就是做好人。如果恣意地揮霍、享受,隨心所欲,不知節制,不會做功德,這就變成壞人。」老和尚答。


民國69/閏06/16

××師到客堂來,常常一坐就開始論人眾是非,且往往耗去很多時間,今天又是如此,等××師走後,老和尚就對傳×師說:「別人來與你談論是非,我們唯唯諾諾就好,不去參與,則對方自退,且自己亦不被度走,別人走錯路,自己不要跟上去。」

老和尚對佛學院男眾開示:
「出家,不是用六根行事,用六根行事,仍是生滅法。年輕出家人,要好好努力修行,要提起回大陸重振佛法的志氣。」

晚殿後,老和尚在大殿旁納涼,××師對老和尚說:「師父,我們在俗家時,父母兄弟六親眷屬朋友等,均以情份相牽繫,而出家也有師父、師兄弟、十方僧眾法侶等,若是起分別心,而有親疏情份在,這是否也會形成生死因?」

老和尚說:「我們說出家修心,心要怎麼修?就是沒有分別心,心淨則是佛。我們輪當執事人,與十方眾人接觸,就不能去分別對方,不論是俗家或出家,一律平等對待,不起分別心,我們度眾生,就是以這無分別的心在度眾。俗家人不曉得這道理,凡事論好論壞、分是非、別愛憎;而我們出家人,不論是對、是錯、是好、是壞,表面但唯唯諾諾,應付應付,不管是耳朵聽到的,眼睛看到的,心不起分別,不去執著它,這就是心出家。出家人如果還一天到晚,說這個人好、那個人不好,論是論非的,這就是身出家,心沒有出家。我們說別人不好,這個不對、那個不對,這並不是對方不好,而是我們的眼睛看出去,耳朵聽到,在分別好壞,而這種分別,直接通到我們的心,讓我們的心起煩惱。」

「說人的是非,本身就是一種惡念,如果我們不去分別,我們的心自然就會安定下來,如果我們看到不對的事情,或不如法的人,能夠心裡明白,而不表現出來,那才是真功夫。」

民國69/閏06/18

「出家,主要在演『忍』這場戲,演得過,就是佛菩薩。」

「所謂帶業往生,乃是佛菩薩誘導眾生念佛之餌,令眾生為了要帶業往生而精進念佛,等念到一心不亂、一念不生,沒有妄想,沒有惡念,則心達西方境。否則,帶業仍要轉人身,入寺修行,成為法師,才能成佛。帶業並不能往生,但藉由這個餌,卻能使眾生達一心不亂、一念不生的真正西方境,這是佛菩薩度眾生的方便法門。」

「出家人沒有說往生不往生,出家人要發願度眾生,這就是佛菩薩。」

「有所貪著,就有所掛礙,貪名利就掛礙名利之事,不會清淨。」

民國69/08/10
老和尚在客堂對××師說:
「師父在時,要好好體會師父的意思,師父不在時,自有人會領導大眾修苦行,智慧自然會開出來,最重要的是要修忍辱,能忍辱則智慧生,智慧生則無明盡。」

「別人說我們,不論自己是對是錯,還是被冤枉,都唯唯諾諾,以不辯應之,心中不起煩惱,則智慧生,若是執理與人辯白,則無明起矣。」

民國69/08/13

老和尚在客堂對××師開示:
「俗家取才,出家修行是取德。靜坐昏沈是意識煩惱心所致。如果還有妄想,想要到那兒,都還是業障。」

民國69/08/16
老和尚對××師開示:
「出家人要與眾生廣結善緣,信徒來,我們要好好招待,這項行得圓滿,到後來自會開出我們的福慧來,所以,廣結眾生緣,對我們出家眾是非常重要的。」

民國69/10/17

老和尚對××師開示:
「別人對我們越是不好,我們越是要發慈悲心善待對方,要對他越好,越要度他,不可像俗人一般起瞋心、結怨仇,出家人心要無瞋。」

民國69/11/21

懺雲老法師與緇素四眾一行十多人,於佛七圓滿後上山,請老和尚開示。
老和尚在客堂對眾說:「世俗人耽於根塵的欲樂中,到頭來難免先樂後苦,而出家修苦行,雖然吃很多苦,但終究是先苦後樂。」

「看經講法,如果自己不實修,還是他人的東西,等於在數他人的家寶,仍然不能脫出生死牢。」

「萬法歸一宗,到最後還是要念阿彌陀佛。念佛修苦行,才能究竟了生死。」

「如果要練不倒單,先要從淡泊兩字開始學起,等到衣食住都能無礙,貪瞋癡也都消滅了,這樣子妄念自然消,才能談到禪定功夫。」

「以前的祖師總是安守卑下,不惹人注意,越是默默無名,越是少攀緣,越是好用功,若是心多攀緣,則意根散亂,心多驕滿則易失敗。道業若不成就,也枉費我們來出家。」

「如果我們真為修行,龍天護法自然擁護,自然身心無所畏懼,外物亦不能傷害我們。真正有修行的人,心無種種心,眾生皆樂見,人人皆有緣。」

懺老又問老和尚,他水里的大殿蓋好後,該如何做利生的事?
老和尚說:「不必掛礙那麼多,蓋好也是這樣,不蓋好也是這樣,要辦自己的事。我這承天寺也是一樣,蓋好也好,不蓋好也好,我也是這樣,想走也就走。」

民國69/11/23

「靜坐,是坐無色相,不是滯靜。離一切相,心無所著,才是靜坐的意義。由這清淨空無色相中,行、住、坐、臥尋得一不著一切的法,心無所貪戀、愛著,而走出生死,入解脫之道。」

民國69/11/28

老和尚在客堂對香燈師與××師開示:
「修行人絕對要利他,也唯有一切利他的苦行功德,才能脫出人我的限囿,離我相的一切顛倒想、貪想、愚癡想,以及因執私我相,所起的種種煩惱,也由是漸漸得解脫,自性中無量三昧漸現前,也惟有如此,一切以利他功德為前提,一切以脫眾生苦厄為懷,則自身無事,心胸漸寬。」

「我們打鼓時,念『公事辦、公事辦、公事辦完辦私事』,就是不可人勞我逸,只圖自己念佛、拜佛、誦經,這些是屬私人的事,若不發心於公事,一味地自私,只顧自己的念佛、拜佛,這樣的修持,乃是執我相,心地只有越來越窄,一輩子無法解脫。反之,將身心奉常住,為眾人做一切功德,令他人得到利益,這樣,雖然沒時間拜佛、誦經,但一切的經藏已在其中,則智慧漸開,心胸漸廣。」

「早晚兩堂課誦若能專精,則身心漸定,智慧得開,能成就祖師,不可忽之。觀世音菩薩也是精熟課誦,再發心入廚房當飯頭,知道如何將廚房的勞務化為功德之事,作為佛事之修持,否則,經咒不習,一味貪著自私,不能將廚房事化為佛事功德來修持,雖煮一輩子的飯,也難出頭,因為因地上不正確,只會徒增煩惱。」

「出家人一切無事,住在自己的寺廟,安住自己的本份,隨緣利益眾生,否則即超越本份。若與信眾牽扯,雖名為度眾,實為塵勞之事,這樣的度眾方法,不但永遠度不完,且本身亦會被牽入塵勞煩惱中。」

「心若至誠,則念佛時,不但有異香華光的瑞相,即使在山中,以三根草為香柱,也會發出香味來,佛菩薩是遍滿虛空的,不只在寺內,心至誠,就與佛相應。」

民國69/12/01

「修行乃修自心,心若清淨,則一切無礙,度眾亦是在自心中度,不必出外塵勞,但住一處,即可隨緣度眾生,也不必專擇知識份子,一切眾生——胎、卵、濕、化四生都要平等度之,沒有分別,貧賤、愚癡、顛狂之輩,亦須度他們。」

民國69/12/02

「一切法門中,以專一念佛,效果威力最大。」

「出家人就是在修六根對六塵的貪欲,解脫色身之束縛,不著五蘊的色相,坐無相禪,若著有相坐禪,或有形式的用功,則會增長我慢貢高,執有一個我在做什麼。依戒律的慈悲,才是真正的慈悲。」

「出家要有願力——願成佛度眾生,依這個願力去行,才能成就,否則,出家沒有願力,不會有什麼結果。念阿彌陀佛,也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

民國69/12/04

老和尚在客堂對信徒開示:
「我們生是由業感而生,卻往往帶著更多的業而去,如果不知入佛門修淨業,在茫茫紅塵中,為聲色所役,為物質等欲樂所縛,貪瞋癡業造得越多,命終後,墮得越深。」

「既然知道進佛門,聽了佛法,便當多念佛、拜佛、布施,將來才有個好去處。學佛人念佛,便是要在紛紛擾擾的六根塵中,尋出一條超越生死輪迴的路,佛念得越多,善根增加,正念增長,才不會隨妄念業障流轉,才有辦法了生死。」

「要成佛道並非單純念佛而已。念佛可增加佛根種子,善根利的人,將來還會有因緣入佛門修行,修行人念佛,本身還須受種種的病難與劫厄,以消宿世來的業報,所以,修行人都要吃苦,受種種的劫報,方能成就佛道。釋迦佛不是一世便修成的,他也是經多少的阿僧祇劫,受了多少的苦厄,才修成道的。」

「有的人不明白修行的個中緣由,謂出家人修行,也是病苦,也是災厄,也會這般死法。殊不知這色身外表的病痛,與外境上的災厄,雖然與世俗人等受無異,但是這靈性的昏與明,則大不相同。世俗人這般病厄災難後,命終時,靈光昏昧,為業所牽,仍不免墮落四生輪迴中,而修行人卻能捨下這一身的業塵,一點清徹靈明的心光,超越六道,直往西方,這是大殊特殊的。」

民國69/12/06

「修行人就是要在這色、聲、香、味、觸、法的業識順逆中求解脫,無魔不成道,成佛那有那麼便宜之事,不經苦行,不經魔障,如何去勵鍊無明煩惱,修行人就是在修魔障,唯有衝破魔境中的無明煩惱,方能得到解脫,也唯有捨下色聲香味觸法,心無掛礙,才能得到清淨解脫,才能顯出菩提心來。所以,修行人不能怕魔障,不能貪圖安定順境,那樣是不會進步的。」

民國69/12/09

老和尚開示:「念佛才能了生死。對於耳聞、眼見、鼻嗅、舌味、身觸、意念等,不去分別掛礙,則能得到解脫,這才是修行的意思。」

民國69/12/11

早上,老和尚在大殿外坐,××師請示師父,如何用心念佛?老和尚說:
「現前第一念是念佛,全知是佛念,就是一切音聲是念佛聲,鳥聲、車聲、人聲等皆是念佛、念法、念僧,攝一切音聲、一切現象界入佛音,勿為所轉。」

民國69/12/14

××師請問老和尚:「如何能五蘊皆空?」
老和尚說:「要達五蘊皆空,必須持戒、忍辱、勇猛精進﹑改脾性,必須打破無明,隨緣都好,如果起無明煩惱,人我鬥爭,那就可惜了。」

民國69/12/22

老和尚對傳×師開示:
「我們修行,吃的苦難有多少,福報便有多少,福的深淺,視所吃的苦多寡而定。」

民國69/12/23

老和尚在客堂對出家弟子開示:
「出家人若無戒律的約束薰習,則與俗家人無異,如果在人與人之間,仍起人非我是,則是未發菩提心,是犯戒。」

「離俗出家,若不能捨掉俗緣,仍掛礙家裡的人與事,則仍是不能超出三界。既已離俗,一切得依出家人法門修六度,若不能忍辱,不能捨棄比較勝負的世俗習氣,一切言語事務中怕吃虧,怕被人佔便宜,起人我爭執,仍是俗氣未脫。」

「修行乃是捨下身心,修一切功德,行菩薩道,發菩提心,發大願力,粗衣淡飯,一天得活,便修一天的行,今天不必掛礙明天的事,萬事隨緣。」

「四生之中,每一生類各有其習性、規律,其中以人道為最靈,餘三生類靈性較鈍,但人類所為卻是四生類中,最糊塗不智,行事也最無規律的。」

民國69/12/28

老和尚在廚房對眾開示:
「在大叢林,當家、知客、庫頭有權統領,他們說的話,不論對或錯、是或非,只有聽從,沒有第二句話。」

「出家就是要修忍辱,若計人我是非,還是屬於世俗生死煩惱的況味,不是出家解脫的境界。凡事能行忍辱的人,則智慧漸明,當事一觸,智慧則通,知道該怎麼做,所謂的智慧如海,便是由忍辱中磨礪出來的,由此更能引發出神通。」

「我們這個色身會生老病死,有一天會丟棄,是沒有用的東西,我們要捨身,利用這軀殼來修苦行,磨礪它,不要太顧惜它,以祛對這形相的執著。一個苦行修圓滿的人,他的心會照出自己自性的靈光,會照出過去的事情來。」

「既已出家,當思解脫之道,以了生死,多念佛,種西方蓮池的種子,切不可隨他人的業障煩惱而轉,否則,業障越絞越深,將來墮落得也越深。」

「在廚房是在行普賢行願的,以前,觀音、文殊等諸大菩薩,都是從廚房中苦行出來的。在廚房要惜福,米泔菜葉不可輕損,不要說丟了可吃的食物沒有因果,戒神、監齋菩薩可都把你記入帳裡,將來還得做雞、鴨、豬、狗來吃這些。」

民國69/12/30

除夕,老和尚對眾開示:
「在大陸叢林,知客是壓制性的,他叫你坐,你就坐,叫站就站,不問對或錯,這為的是消業障。」

「叢林執事人是寺規的代表,是磨鍊無明的善知識,這些人,往往都以惡人的姿態示現,以種種不合常情的要求,要你去做,無非是要消你的分別業識,只有唯命是從,才能免去煩惱脾氣,消除貢高我慢,生卑下心,照這樣,才能消業障、開智慧,方是真正的修行境界。」

「出家了,非比在家人,要看破名利,淡然一切,不去攀緣,修行是自自然然的,你修到那裡,韋馱菩薩自然擁護你到那裡。要盡心常住的事情,才能增福慧,否則一輩子不能了脫。」

「如果生死已了脫,能弘法利生,屆時,雖然我們不求名利,名利自然也會跟著而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