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6月 11, 2019

聖人的境界:無我,無我所,無有少法可得

【聖人的境界:無我,無我所,無有少法可得】

我們凡夫的心,在一切有相的色聲香味觸法上活動,而起有相的貪、瞋及種種愚癡邪見、種種煩惱。

修學佛法,由淺而深、由事而理,逐漸逐漸地進步,到最後得到佛無量功德莊嚴:

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佛所居住的無量功德莊嚴世界,那也都是相,但在佛的智慧中看來是無有少法可得的,和凡夫的心情不一樣。

凡夫執著有我、有我所,會希望我所 越來越多、我越來越大,心一直在相上活動。

學習佛法的人,入聖位時,我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心沒有伴侶、是無所依止的。

聖人能觀一切法空、寂滅相,入於離一切戲論的境界,所以不生高慢心,因為在那樣的境界上並沒有彼此對立、沒有可高慢的事情。

而凡夫常是彼此對立:「我做功德比你多」、「我比你強,你不如我」;

所以功德越多高慢心越大,高慢心越大煩惱就越多。

在佛法中修 四念處觀,就知道我不可得、慢也不可得,所以心能平靜沒有波浪,安樂自在!

不論讀《華嚴經》、《法華經》、《般若經》,或《維摩經》,都是一切法寂滅相的聖人境界,讀這些經論,應該有這樣的感覺。

聖人就是這樣,觀一切法空、我不可得就是向後退,退到最後,無有少法可得,入於聖境。
入於聖境以後,聖人又能向前進,修六波羅蜜廣度眾生,什麼都可以有;可以做國王、乞丐、比丘、比丘尼,乃至做天王,一切法又都是有,而能廣度眾生,但是心裡 無有少法可得。

《玅境長老開示》








問:
為什麼得「未到地定」的人,會誤以為自己已經成佛了?

其實未到地定也是容易因為名聞利養等等而退失的。

答:

只是得了未到地定,卻誤以為已經開悟了,得聖道了,成佛了。

當然「未到地定」也是容易退失的。

------------------------------------

「或利便心發,能以細心取於偏邪之理」,這個麁亂的妄想停下來以後,
第一個現象是得定,
第二個現象「利便心發」。

就是它這個麁亂的妄想一停下來,一入定、心裡面明靜而住,

但是這個人他若忽然間聽見這鳥的聲音,一聽,他心裡面一動,就從這裡面發出來很多的智慧,

就是這樣,你若和他談話,你若一開了頭,他的話匣子打開了,無窮無盡的文章都可以寫出來的,可能你的筆來不及記錄的。

是「利便心發」,他非常銳利、非常靈的那種心理活動就發出來了。

不過現在修行人就是有這種事情,就是你利便心發出來。

他這種人自己也知道,但是停不下來,你若請他講開示的話,那可是不得了,不過這種人也不是多見。

這「利便心發」或者我們也用佛法的話來形容,

喔!這個人很有辯才,也沒有什麼不好,但是「能以細心取於偏邪之理」,這就有問題了。

他能用他那個由定的經驗,這「細心」就是定裡面那個微細的境界,「取於偏邪之理」,

他能夠離開了佛法,另外說明一條道理,他說得非常的微妙、非常的動聽,使令你不得不信;

除非你是佛教徒,你對佛法有認識,

或者能辨別你這個人是邪知邪見,

不然的話你不知道他是怎麼回事情的。

「取於偏邪之理」,不過有的人多數容易感覺到這個心明靜而住,這就是常住不變的真心了,多數是這樣子,多數是有這種問題,「取於偏邪之理」。

所以這個修行的事情,有的人和我說過這樣的話:

「我不願意去讀經,我願意修行。」

我嘴是沒好意思說他不對,但是我心裡面就是不同意的。

你是佛教徒,你不願意學習佛法,願意修行。

能說出來願意修行的話,也很難得,但是這修行的這件事,你不學習佛法,你知道怎麼修行嗎?

你修行的時候有了問題的時候,你用什麼來作標準,你走的是正知正見的道路呢?

怎麼能夠不學習佛法呢?不過是學習得博學、或者是就學一個法門,或多或少的不同,不學習是不行的。

所以這個時候,這個修行人就發現有這種事情,

「或利便心發,能以細心取於偏邪之理」,

能夠這樣子,他就是佛了。那就是這樣境界。

「若不知定心止息虛誑,必生貪著」,說是這個人他若是原來對於佛法學習得不夠,他學習得不夠,他就不知道他所認為的那個真理,實在是個虛妄境界,是「定心止息」的虛誑的境界,並不是什麼真理。

實在就是自己的顛倒妄想,是自己的愚癡,所以他還不知道,你把這個麁亂的妄想停下來以後,暫時的看見這個水平靜沒有波而已,你不知道那只是未到地定,那個止息的境界那還是很淺的,那還是虛誑的,並不是真實的境界。

「啊!我已經成佛了!」就是這樣子,

這個境界是寶,「必生貪著」。

「若生貪著,執以為實」,你若生愛著這個境界,就認為這是真實不虛的了,是對了。

「若知虛誑不實,即愛見二煩惱不起」,你對佛法的知識,如果你有深一層的認識。

所以我們自己直接去讀佛說的經,的確不是容易懂,要讀這大菩薩的論,

像《大智度論》、《瑜伽師地論》他有的時候說得很微細,

不是太難懂,那麼你就知道修行這條道路的曲折。

那麼你修行的時候出現那個境界,你就容易辨別嘛!

所以你若知道我現在這個境界是虛誑的,

那不要說是無生法忍,連凡夫境界還是淺的,只是未到地定,

還不是色界定,這還是不真實的。

「即愛見二煩惱不起」,那麼這個愛煩惱和見煩惱就不生起了。

我們平常的人在這五欲的境界上有愛煩惱、有見煩惱。

這個修行人是在他的定的境界裡面生起新的愛煩惱、見煩惱;

這定的境界有輕安樂,

他也很愛著,

這個就是佛境界了,

這個是常住真心了,

這就成了見煩惱了。

那麼你若知道這是虛誑的,

那麼這愛煩惱就不執著,就不貪著也不執著了,那麼這愛煩惱、見煩惱也就不生起了,不生起了就不會有誑心了,

不會說「我是佛了」,

就不會這樣講這種罪過的話了。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講記
   玅境長老講述
--------------------------------------

現代禪教團李元松老師向佛教界公開懺悔啟事

凡夫我、由於生了一場病,九月下旬方覺過去的功夫使用不上,從而生起疑情:
過去所謂的「悟道」應只是自己的增上慢。
我為往昔創立的現代禪在部分知見上不純正之一事深感慚愧,特向諸佛菩薩、護法龍天、十方善知識、善男子、善女人至誠懺悔。

我今至心發願往生彌陀淨土,唯有「南無阿彌陀佛」是我生命中的依靠。
南無阿彌陀佛!
 李元松 頓首
二○○三年十月十六日







【史上最強的忍術】

問曰:「云何能忍呵罵等苦?」

答曰:

若人善修“無常”了達諸法,念念生滅,罵者、受者皆念念滅,是中何處應生瞋也。

又善修空心故能忍辱,作如是念:『諸法實空,誰是罵者?誰受罵者?』

又『事若實則應忍受,我實有過前人實語何故瞋耶?若事不實彼人自當得妄語報,我何故瞋?』

又若聞惡罵當作是念:『一切世間皆隨業受報,我昔必當集此惡業,今應償之何故瞋耶?』

又若聞惡罵當自觀其過『由我受身身為苦器,故應受罵。』

又行忍者作如是念:『萬物皆從眾因緣生,是惡罵苦從“耳識、意識、音聲等”生,我於此中自有二分,他人唯有音聲,是則我罪分多,何故瞋耶?』『又我於此聲取相分別,故生憂惱即是我咎!』

又忍辱者不咎他人,所以者何?“是瞋等過,非眾生咎”眾生心病發故,不得自在;如治鬼師治鬼著者,但瞋於鬼,不瞋病人。

又是人勤行精進貪集善法,故不計他語。

又念:『諸佛及眾賢聖尚不免罵,如巧罵婆羅門等種種罵佛、如舍利弗等為婆羅門加諸毀辱,何況我等薄福人耶?』

又作此念:『世間多惡,不奪我命已為大幸,況打罵耶?』。

又作是念:『此惡罵等於我無苦,易可忍受;如佛教比丘:「若鐵鋸解身尚應忍受」何況罵耶?』

又此行者常厭生死,若得毀罵則證驗明了,轉增厭離,捨惡行善。

又是人知不忍辱後受苦報,作如是念:『寧受輕罵,勿墮地獄!』

又是人深懷慚愧『我為大人世尊弟子修行道者,云何當起所不應作身口業耶?』

又聞行忍菩薩及帝釋等所得忍力,是故能忍。

出《成實論.集諦聚.煩惱論.初煩惱相品.瞋恚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