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4月 22, 2018

八段錦






八段錦顧名思義,整套功法共有八段,名稱分別如下:
第一段:兩手托天理三焦。
第二段:左右彎弓射大鵰。
第三段:調理脾胃單舉手。
第四段:五癆七傷往後瞧。
第五段:搖頭擺尾去心火。
第六段:背後七癲百病消。
第七段:怒目攢拳增氣力。
第八段:兩手抓根固腎腰。

氣功有分為養氣功煉氣功,八段錦算是養氣功
第一式最重要,三焦經*整合全身。
八式能夠規規矩矩的一次盤完,內外功底已經相當可觀了。
一般來說,八段錦必須有口訣和熟知身體經絡,並且需要相當的功底。
整趟下來,三四十分鐘跑不了,光柔軟度和腿功就很累人,再加上全身協調和內氣,所以這是古時練武者一定練的。
首先都要學會入定或是靜,才可能調身、調息、調神。
調身簡單的說:就是自己是否把行功前的身體姿勢校正好。
譬如說舌頂、提肛、束尾、裹胯、指扣、含胸、頂懸和特定的身體擺位等,身體是否再達到上述要求的前提要求下時能仍處於安靜穩定自然舒適的狀態,這是第一步。
調身完畢,保持著,才可以調息,這就是吐納的功夫了,不過對於初學者,先是要求在前述調身的前提下,還能夠使呼吸綿長平順自然,功深後,自然深沉,而頤養丹田。
丹田呼吸是一開始就用自然呼吸,隨著日久功深,加上指導,慢慢轉換而成的。
有些別有用心的人為了讓自己變成更「高深」,自作聰明的另闢蹊徑,搞出個逆式呼吸,或是腹部呼吸,這種不自然的呼吸法,不但無用而且有害。
以後熟練後,一舉動自然牽動氣脈,真的氣功一練對,不是隱約有感覺,半信半疑,而是真的很明顯,但是絕不誇張亂抖亂搖,若是那樣大多是有問題的。
練功和靜坐不同的地方,就是靜坐是放鬆,比較注重心的修養,而練功實際上還是在練功,是用意識的引導自己的身體機能,並且有明顯成效。
這套內功其實滿深奧的,但是不難學,能夠八段都盤完,那內外功力已經相當可觀,第一段一定要練好,以後幾段就很快,練上身後,隨意舉動,都在長功。
這趟八段錦,又叫做武八段錦,或是周桐武八段錦八段錦分為文武兩種文八段錦以靜坐為主,屬於靜功,武八段錦則是給練武人築根基,培養內勁的。
一般來說,這八段錦必須有口訣和熟知身體經絡並且需要相當的功底。這趟八段錦,是當年上海界一代名師紀晉山前輩傳下來的。
八段錦沒特別禁忌,一般飯前飯後,飽食飢餓不練,當然縱慾那些也不好,一般在清晨睡前練,練前喝一小杯溫開水最好。
八段錦很舒服的,一練對,兩掌心立刻發熱,頭頂百匯和雙腳湧泉也相呼應,此為人身之五嶽,每一段都按照不同經絡相應於各個五臟六腑分別鍛鍊,很深奧。
一式練三分鐘左右,緩慢而不間斷停滯,慢到幾乎看不到有在動,卻又從沒停下來,速度保持始終如一。
八段錦很值得練,很多人以為八段錦是養身的基本功,其實真正八段錦很深奧,完全按照經絡來行氣養氣,真正會八段錦的,其實並不多。

功效案例:
之前有位師長得了癌症,因發現太晚,等發現時已是癌症末期,但因腫瘤太大無法接受治療,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只先教他第一段試試看,沒想到師長很勤奮,每天都練五百次,練到滿身大汗,而腫瘤有縮小的趨勢,體力也比之前好很多了,雖然還是很虛弱,但已能回學校任教了,真是不可思議,希望他能越來越好。

附註:三焦經

三焦經起於無名指尖外端,並向上沿手背循行,經過腕部、手臂及肩膀處,並於肩膀處分為兩支脈。其一支脈進入體內胸部,經過心包橫膈膜,並聯繫上焦、中焦及下焦(三焦),另一支脈則向上循行於頸的側部,繞過耳部及面部,最後達於眼眉外側,與膽經相接。起於關衝,止於絲竹空,左右各23穴位。
   
我們通常說「五臟六腑」,那六腑是什麼?沒有學過一點中醫知識的人是說不清楚的,通常只能說全五腑——胃、大腸、小腸、膀胱、膽。還有一腑,就是三焦。我們的五腑都像一個容器,且時滿時空,就像我們的胃腸,被食物填滿又排空,週而復始。三焦就是裝載全部臟腑的大容器,也就是整個人的體腔。古人將三焦分為三部分——上焦、中焦、下焦,上焦心肺,中焦脾胃、肝膽,下焦腎、膀胱、大小腸。
  
三焦有什麼功能呢?它就像是一場婚禮的司儀、一台晚會的導演、一個協會的秘書長、一個工程的總指揮。它使得各個臟腑間能夠相互合作、步調一致,同心同德地為身體服務。對於它的具體形狀,從古至今就爭論不休,現代有的醫家把它等同於淋巴系統、內分泌系統以及組織間隙、微循環等,但都不能涵蓋三焦的實際功用。咱們也沒必要把三焦硬與西醫解剖意義下的器官進行類比。
  
按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的解釋,三焦是調動運化人體元氣的器官。這時它更像是一個財務總管,負責合理地分配使用全身的氣血和能量。
  
「三焦者,總領五臟、六腑、榮衛、經絡、內外左右上下之氣也,三焦通,則內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於週身灌體,和內調外、榮左養右、導上宣下,莫大於此者……三焦之氣和則內外和,逆則內外逆。」
  
上邊這段文字是漢代華佗所寫《中藏經》中的一段話,此書文字古奧,但對三焦的這段闡述倒是通俗易懂。先不說此語是不是真的出自華佗之口,但三焦在五臟六腑當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簡而言之,三焦有兩大主要功用:
  
一、通調水道。《靈樞經》上說:「三焦病者,腹氣滿,小腹尤堅,不得小便,窘急,溢則水,留即為脹。」
  
二、運化水谷。正如明代醫家吳勉學在《醫學發明》中所說:「水谷往來,皆待此以通達。」「焦」通「」,乃引火之物,以火才可腐熟食物,古人遣詞命名皆有深意。
  
三焦之功能如此強大,理應在治療上屢建奇功,但實際遠非如此,因為大多數醫者對三焦概念、功用模糊不清,很少有人去探究它的真正奧妙,只是停留在對傳統註釋的一知半解上。機理不明,自然也就無法應用,以致有人根本想不起用三焦經來治療臟腑病這條思路。

可愛版辦公室八段錦 練起來
https://read01.com/zh-tw/KEeEgg.html#.Wt11Dy5ubX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