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欽老和尚開示 : 和合‧忍辱‧破我相
別人的行為好,我們心裡不起歡喜貪著心;行為不好, 也不起憎惡心,要好好按耐這個心............
當年老和尚在大陸深山潛修之後,回到寺裡常住, 有一天大殿功德箱的香火錢丟了。 當家師和香燈師傳出這個消息的時候,舉寺嘩然。 老和尚沒回寺以前,從來沒掉過香火錢,老和尚回來沒多久, 全寺賴以維生的香火錢居然不翼而飛,而且讓大家連想到的就是, 老和尚每天夜間都在大殿裡坐禪,如果說有人動手腳, 第一個知道的應該就是他,既然他沒有反應,那麼偷香火錢的, 會是誰呢?於是大家都心照不宣了。從此,整個寺裡上下, 大家雖然都不明說,可是只要一進大殿,或碰到老和尚, 沒有不以白眼相向的。古人說:萬夫所指,不病而死。 老和尚在眾人默擯之下,一句表白說明的話也沒出口, 一點不滿怨懟的心也沒起。就這樣度過了一個多禮拜, 大家仍然怒目相待,老和尚依然如沐春風。這時候, 當家師和香燈師才出來講話,揭開這段公案的謎底。 原來香火錢並沒有掉,這只是當家師和香燈師, 想藉此事來考驗老和尚,究竟在山上潛修幾年之後, 歷練出什麼樣的人格來?沒想到老和尚,居然在眾怒之下如沐春風。 經當家、香燈師這一表白,大眾師都自覺慚愧,這一個多禮拜, 天天怒目所向的,竟是一個人格完美、超然物外的道人。 大家除了生起一份愧疚不安之心外,倍生一份敬佩讚歎之意, 而老和尚卻依然故我,不為毀譽得失而動容。
我們的無明就像雲一樣,有時會將日光遮住,凡事要從無明修, 不起無明火,不生煩惱,不忌妒人,如果忌妒別人, 會墮在三惡道中,來生不知是否能再得人身。所謂人身難得, 佛法難聞,中土難生。
參是要參壞的,不要因為被人打擊,就覺得他是壞人,其實, 他是我們的善知識,就是把我的頭砍掉,我也要度他。 要修到不生不滅,現出我們的本性、佛性。參人的壞處來修正自己。
如果要省卻煩惱,凡事當隨從大眾或他人的意見, 不可固執自己的看法,只有自己的事情,才可以依自己的意思, 這是忍辱的方法。
那些往生西方的人,都是念佛專一,而且能夠忍辱吃虧的人。
廣欽老和尚開示
論人的是非曲直,心裡不平,起了煩惱,那就是自己的錯、 自己的過失。不要去管是非曲直,一切忍下來,心裡安然無事, 這才對,自己也無犯過失,這是修行第一道,也是最上修道之法, 師父不在時,遇事境緣,要記得師父曾說過的,要忍!要忍! 心安無事,這是最好的一帖藥。
只有那些不開化、不明理的人,才會把不實在、 沒有的事情拿來起妄想煩惱,這也是一種妄念愚癡。
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說, 肚子裏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沒事也會變成有事, 最後總是會害到自己。那些沒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這樣最會惹事。
別人的行為好,我們心裡不起歡喜貪著心;行為不好, 也不起憎惡心,要好好按耐這個心,不起煩惱。 別人不好是別人的習氣,那是別人的事,如果我們拿來起煩惱, 那就是自己的愚癡。這樣不論事情是好是壞,能保持這個心不動, 便是忍辱。能夠衝破這一關,以後無論什麼事,就比較不會起煩惱。 這點切要好好學,好好磨鍊,如此業障自然消除, 身體自然也好起來。
我們自身的光明要像太陽光一樣,對萬物一視同仁,無物不照, 好人它也照,惡人它也照。好壞是別人的事,我們總要平等慈悲, 若是與人計較,則自身也是半斤八兩。
佛法是圓的,是可以權宜變通的,並不是有稜有角的, 總是要寬懷大度,自身的立場沒有過失,別人要怎樣, 那是別人的作為,與自己無關。 修行就是在訓練我們做人和做事的態度。
那些溺在父母身邊的人,比較不能成長,而那些離開父母的寵溺, 在外奔波的人,反而能鍊成大人的氣魄。就像溺在母猴懷裏的小猴, 有時會被母猴抱得活活悶死,而那些獨立跳躍在山林的小猴, 反而活得很好。修行要在最困苦、最不好的環境,越是能忍辱, 越有境界折磨,才是修行最佳的環境。
在家人分別善人惡人而起憎愛,而出家人對善人是如此, 對惡人也是如此,一律平等慈悲,於好不起貪著心, 於惡不起憎惡心。那些刺激我們的,才是我們真正的指導者。 入寺沒有刺激,便沒修沒行。
不可起憎惡心,來分別那是惡人是壞人, 是我們自己不夠那個道行來接納對方,不夠那個涵養來與人善處。 錯是錯在自己的耳根、眼根的分別業識。 這便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習氣,我們就是被這些習氣障礙住。
廣欽老和尚開示
有功夫的人,耳朵不聽人的是非,眼睛不看人的善惡, 人家毀謗我們,罵我們惡人善人,都當做沒聽到、沒看到, 收攝六根不外馳。只有那些沒功夫的人,才整天窺伺他人的是非, 斤斤計較。
寺廟是個十方道場,十方人聚集一處,一個人一個樣子, 我們要自己去應付這個環境,不可能環境來配合我們的意思, 在家裡甚至父母都不可能完全順己意,何況十方人?處處要能忍, 能隨順,心才會安。
出家就是要在惡劣的環境中修,那些好的、快樂的順境, 已經不必學了。修就是要修這些壞的、惡的, 這些逆因緣會啟發出我們的智慧與知識,成就我們的忍辱行, 讓我們處處無掛礙。當我們的智慧,發展到某一程度時, 就能折服某一程度的煩惱。所以,越是會修行的人, 越是喜歡在逆境中修。
我們出家的意義就是要了斷恩怨,要怨親平等,對惡人、 有冤仇的人,我們要平等發願,度他們一起成佛, 這樣我們才會起平等慈悲心。
廣欽老和尚開示
修行就是在修我們這忍耐性,修這種種逆境,凡事要能忍才是修行。 舒適順意的境界有什麼可修?就是要在橫逆的環境去磨、去修, 萬般事總是要順別人的意思,事事忍辱,最後終會有好處, 如果再分個我是他非,煩惱就惹上來了。
事事逞能幹,樣樣要占上風的,最後都會失敗。 不要以為自己是大學生,樣樣比人行,不接受他人的話, 那麼這一生是不可能再有進步的。知識份子總是在思想上轉不出來, 被自己的思想所縛,而起我慢心。
那些越是能幹,越是有才華的人,越是要卑下謙虛, 要以大慈悲來待人處事,才不會失敗。
人家侮辱我,欺負我,佔我便宜,如果我們能忍下來, 不去斤斤計較別人佔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掛礙它。這樣, 不但宿世業緣消除,且當下便能平靜無事,又能增長智慧, 延長我們的壽命。
什麼事都要學習放下,不要執著,不要樣樣記掛在心。自己了生死, 才是要緊的事,不必去理會別人在演什麼戲。否則, 自己跟著起煩惱,一起墮到三惡道去。
出家,主要在演忍這場戲,演得過,就是佛菩薩。
師父在時,要好好體會師父的意思,師父不在時, 自有人會領導大眾修苦行,智慧自然會開出來, 最重要的是要修忍辱,能忍辱則智慧生,智慧生則無明盡。 別人說我們,不論自己是對是錯,還是被冤枉,都唯唯諾諾, 以不辯應之,心中不起煩惱,則智慧生,若是執理與人辯白, 則無明起矣。
別人對我們越是不好,我們越是要發慈悲心善待對方,要對他越好, 越要度他,不可像俗人一般,起嗔心、結怨仇、出家人心要無嗔。
修行人就是要在這色、聲、香、味、觸、法的業識順逆中求解脫, 無魔不成道。成佛那有那麼便宜之事,不經苦行、不經魔障, 如何去勵鍊無明煩惱,修行人就是在修魔障, 唯有衝破魔境中的無明煩惱,才能得到解脫, 也唯有捨下色聲香味觸法,心無掛礙,才能得到清淨解脫, 才能顯出菩提心來。所以修行人不能怕魔障,不能貪圖安定順境, 那樣是不會進步的。
要達五蘊皆空,必須持戒、忍辱、勇猛精進、改脾氣和個性, 必須打破無明,一切隨緣都好,如果起無明煩惱,人我鬥爭, 那就可惜了。
既已離俗,一切得依出家人的法門修六度,若不能忍辱, 不能捨棄比較勝負的世俗習氣,一切言語、事物中怕吃虧, 怕被人佔便宜,起人我爭執,仍是俗氣未脫。
既已出家,當思解脫之道,以了生死,多念佛,種西方蓮池的種子, 切不可隨他人的業障煩惱而轉,否則,業障越絞越深, 將來墮落得也越深。
我們出家受戒,是要除去我們在世俗社會中所薰染的習氣, 革除貪念,修忍辱行,不可再以人家錯、我對的觀念來處事待人, 那是一種社會習氣,必須改掉。如果人家說的有道理, 我們可以聽一聽,拿來作參考,如果說的沒道理,那就把它放一邊, 不起煩惱,這就是一種忍辱智慧。否則,若起我是人非, 就是勝負我執的心,凡事一定要佔上風,無明煩惱便生起, 這就是一種愚癡。
事情來時,我們依當時的情況,斟酌情勢,當面應對,但事境已過, 便須放下,若再提起論是論非,批評好壞,便是造口業, 就是我們的過失。別人好壞是別人的事, 我們不必把它帶到我們心裡來煩惱。
忍辱是修行之本,戒律中也以忍辱為第一道,忍辱是最大福德之處, 能行忍之人福報最大,不但增加定力,而且能消業障,開啟智慧。
在家人的習性是,是凡事分別是非、曲直、對錯,爭常爭短的, 惡心相向,出口如劍,而出家法就不同了。出家人要忍辱為本, 慈悲為懷,事無分是非曲直,甚至無理的事情, 也要以婉轉慈悲的心,學忍辱吃虧。一切能容,才是出家人的德量。
我們修行便是要修,六根對六塵所起的分別煩惱,分別善惡、 好音壞音種種等,這種分別,就是六根不清淨。 修行就是要修這些分別煩惱,直到六根對六塵沒有分別, 才是六根清淨,才能五蘊皆空。譬如說:別人罵你,那是消災, 給你不好的臉色看,那是最上供養,要沒有分別, 反而覺得如獲至寶。
你看彌勒佛、布袋和尚,他有多大的慈悲度量, 如果一個人沒有度量,吃不了一點虧,受不住別人的一兩句壞話, 就是沒有修行。西方不是普通一般人都能去的。
煩惱恰如一陣風,來無影,去無蹤,無可捉摸。心裡有事, 就會出毛病,心中無事,一切不會出問題。
出家人要忍辱,要修無我,如果無我則無諍, 也不會去分別誰好誰壞,對眾人就像對一個人一樣,沒有分別, 一視同仁,沒有在計較我是他非,如果有一個我, 那有問題的事情還多得很。
當我們論說他人是非時,不是他非我是的事實,而是我們的耳根、 眼根在納受、分別外物,是自家賊在劫功德財。 我們修行就是要守住六根門頭,別讓他在聲色上追逐, 這樣煩惱就進不了門。時時緊閉六根,耳裝聾,聽若無聞,眼裝瞎, 視若無睹,鼻不揀香臭、口不挑精粗、耳不貪美言、眼不貪境界, 自鎖家門,鎖自家六根門頭,專意念佛、拜佛、看經、靜坐, 打紮自身的功夫,那裡還有閒情對外攀緣?
不要看別人對不對,要自己多反省,看自己有沒有做好, 修是要修自己,依法不依人,要恭敬三寶。只要是眾生都會有錯, 但他那一天懺悔了,就能改過做好,四生都有佛性, 有的胎生很靈通,比人類更靈,只是牠不會講話而已。
不可二三人交頭接耳、結黨私語、背後論人是非等, 否則容易讓大家不安,造成鬧眾。
出家後什麼事皆以忍辱為重要。會說我們的,都是我們的指路者, 沒有他們,我們不會進步,不能成就。 不要以為自己已經這麼辛苦了,還這也嫌、那也嫌,沒一樣對的, 乾脆回去好了、走好了,但又不知該走到那裡去,又不能嫁人, 這樣反而更痛苦,好像活在活地獄。
都是有個你、我在爭,看能不能修到沒有你、我這種境界。 要修忍辱,忍是我們修行的根本,如果不能忍, 則徒具出家人的外表,不要常以為自己做的都是對的, 這樣就不能修心。
自己有煩惱要自己解脫,把師父開示的話拿來應用、來解。 不是師父說一大堆,而是自己能夠靈活應用、拿來轉。
煩惱、生氣時,不要執著追究煩惱是哪裡來。若執著則心不開, 不能安心辦道、往前進,什麼事都要看得破、放得下, 還是把阿彌陀佛掛在嘴邊,才是最要緊的。
好也笑笑,壞也笑笑,好壞是分別出來的。如遇高興歡喜, 就問自己,是什麼人在歡喜?如遇煩惱,就問自己: 是什麼人在煩惱?遇有煩惱或有什麼不好的念頭,就對自己說: 又來了,又碰到了,要念阿彌陀佛,又說:煩惱快走,沒這回事! 這樣自己以心治心。
在修行過程中,生了煩惱就不好,要沒有煩惱才好。
要怎樣才能心安?就是要無心。心本無所住,找不到心, 心原是盡虛空遍法界。
西方在哪裡?在自己的心中。心中無事、無煩惱就是西方。
不要隨著外境而去,六根要守住。任何橫逆,就如同錢要讓你賺, 而你不要,境來了,你不修忍辱,反而起煩惱。什麼事都忍得下來, 才會進步。即使是自己對,也要向他懺悔,那就是你的功德了。 我們都帶業而來,還有很多要修的。譬如一個世界當做一粒沙, 有恒河沙數的世界,每一個眾生都可到西方。要憐憫一切眾生, 想到他們也跟我們自己一樣,也是來修行、來種善根的。 對他們要發菩提心,即是慈悲心。
不要有驕慢性。
要講別人之前,先和這個心商量一下。
出家至少要沒有煩惱,處處能自在。
講話要簡單,不必要的話勿多言。
不用多看經,看多了迷迷糊糊,凡遇到什麼事,都一句阿彌陀佛, 高興也好,煩惱也好,要遠離是非,也是一句阿彌陀佛。 要靜下來念佛,念到睡著也很好,一念能超出三界,又一念, 到西方。修行要眼假裝沒看到,耳裝沒聽到,老實念佛, 現在你們都是眼睛睜大大的,仔細看著。修行要人家愈不認識, 愈好修。
這是前世修來的好因緣,才會你出家、我也出家,一起修行。 出家修行要大家和睦相處,你好他也好,大家都好。 不是和在家人一樣,誰好誰不好,這就有愛情愛別, 修就是要修這些,冤親平等。
我們累世所造的惡業比山還要高,今生出家修行就會現前, 所以有時候覺得出家後,業比在家多,我們要有力量跳得過去, 如果不伏煩惱,反而又起心動念,那就又造新業了。
出家了,如又分別計較,就是鬥爭。
每個人都有一肚子的煩惱,以前在大陸是要看那個愈有修、 愈有根基的人,特地去試他,故意用那種無理的態度去刺激他, 有時看他事情快做好了,偏再去破壞或打他一下。要看根基到哪裡, 才能試到哪裡,否則對沒有根基的人,只有徒增他的煩惱, 在臺灣是行不通的。一般女眾從父母身邊來,扭扭捏捏的習氣還在, 用的方法都是世間法。
廣欽老和尚開示
要認識壞的就是好的,否則每一個人都有一肚子的煩惱,怎麼去修? 就是從這裏去修,才能去除煩惱。如果每天就只是這樣,做做吃吃, 而不去悟道,則到老來還是一樣,而他也說他在修行, 可是腦子裡還有很多煩惱。
廣欽老和尚開示
打擊我們的,你以為他是壞人,但是在修道來講,是有幫助的, 內心要感謝他。那是西方錢,你不會賺,反而跑去哭。
廣欽老和尚開示
沒根基的人,煩惱一大堆,即使你跟他解釋,也是聽不進去, 轉不過來,煩惱不除,正念不出來。
廣欽老和尚開示
聽話要會聽,要聽聞佛法,不要聽俗氣話。前者是解脫的, 後者是是非的。不要還有相,有個我相,計較你我相,是壞種子。
聽話要會聽,要聽聞佛法,不要聽俗氣話。前者是解脫的, 後者是是非的。不要還有相,有個我相,計較你我相,是壞種子。
出家要在大叢林人多的地方,不要只有三五個人。 人多才有壞的可參,那些壞的人,才是我們的指路者, 這樣才會進步,祖師大都出自廚房、種菜‧‧等, 在最沒人注意的地方、最沒中用的地方修行。
廣欽老和尚開示
有的人在說別人是非,他自己也不知道,不是他故意這樣說, 而是無始以來所帶來的業習,使他這樣說。
修行人是境遇愈壞愈好,出家和在家不一樣,出了家是愈苦愈好, 修行道路上,有很多和世俗不一樣,不是爭對不對。 以前有兩個徒弟打坐,一個坐得很莊嚴,一個坐得東倒西歪, 可是師父拿起鞭子,打那個坐得莊嚴的徒弟。 要是現在的人馬上起憎恨心,生煩惱了, 但那個徒弟很慚愧地請師父開示指導。修行不是爭對不對, 而是要有這種功夫,做對了人家說你不對,你也能接受。
有相看得到,無相是要我們有堅固心,是非裝不會,不要被度走。
廣欽老和尚開示
受了別人的攻擊或批評,我們當忍受,即使是被人冤枉也得忍受, 還要感到慶幸並感謝人家。
忍辱即是智慧。
樂意接受別人的指導、勸導,不可違抗不服,或分派系、勾心鬥角。
起煩惱時,不要和這個說那個說,說來說去惹是非, 最好多禮佛解煩惱。
修行要掃除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看到別人的缺點, 不要起分別心,應先觀察自己,人皆有佛性。
打妄想或煩惱時,要趕快停止,繼續念佛。如妄想繼續打, 就不要去管它,還是要念佛,才不會退失道心。
修行一定要在大叢林人多的地方,這樣才會磨練出好的人才, 如果是一二個人、三四個人在一起,就沒有磨練的機會了。
不可兩人單獨講悄悄話,講來講去就結黨、分派系。
出家就是要捨身,人家怎麼罵,怎麼侮辱,都無所謂,去掉我相, 才好修行。
廣欽老和尚開示
誇我們的,讚美我們的,那都不是明師;罵我們的,不管對與否, 這才是真正明師。刺激我們的時候,就是在成就我們, 當我們受到刺激時,總會想:這麼瞧不起我,我就做給你看。 拿出這個志氣來,成就已在望。
廣欽老和尚開示
不要光看別人的過錯,要常常看自有無過失,有則改之, 才不會與道相違。
我們從無始以來,所造業障如山那麼高,而今出家修行, 就是要消我們的業障,若不好好修行,反而造業,說這個怎樣, 那個怎樣‧‧,這座山就越堆越高,永遠無法跳出生死圈。
出家和在家不一樣,出家沒有說對不對,對也接受,不對也接受, 若能如此忍辱,道心才能堅固,,慢慢就會去我相。
大家評論誰比較好時,自己不要參加意見,心裡明白就好。
要發宏願,別人都先成佛,我才成佛。簡單地說,凡事幫忙別人, 助別人安住其心,安心辦道,把所知道的,說給別人聽, 令他增加智慧,他人先成佛,而我才成佛,不能有嫉妒心。
隨人之性,合人之性。
廣欽老和尚開示
不能生絲毫的嗔心,否則不能入道。
若真心想修行,是各自的福氣,故應福慧雙修。要把舊業消掉, 方法是拜佛、念佛、做常住的工作、不計較。若計較則生煩惱, 即造新業。
廣欽老和尚開示
別人和他結惡緣,我們不要受人家影響,也和他結惡緣。 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心要有主。我們要廣結善緣, 未成佛先結人緣。
若自己對,而別人硬說你不對,你也要忍受,也要向人懺悔。 凡事承認自己不對,就不會起煩惱。修行就是修這個。否則, 錢要給你你不賺,就是說境界來了,你不知道修忍辱,反而起煩惱。
修行不講是非,不講沒影的事。說是非就失敗。
出家做事與社會差很多,社會是追求名利,我們是修身、口、意。 話像一把刀,一句不對,可害多少人。言多必失,少說話,多念佛。
如果別人把做不好的事往我們身上推,也要忍。以前人家說師父, 怎沒把飯煮熟,叫人怎麼吃?師父默然不辯,這才是功夫。
如果有分別計較,就不會安定。不是他壞,是我們不會修, 因自己怨恨、煩惱而不安定,是你自己不安定而怕。怕與不怕, 就是安定、不安定。不怕就安定,怕就不安定,怕是自己在怕, 別人也沒在怕,是自己修不夠,自己的心沒有主就害怕。 怕多了就生煩惱,心不安定,也就會沒道心。什麼事都要用比喻的, 過了就沒事,才會有正念。
如果有人想害我,我們要想:大概過去我害過他,所以才這樣, 我不能再和他結冤仇,我要度他。凡事都有因果,一針、一線、 一句話,皆有因果。
人家在講我們的是非,修就是修這些。
廣欽老和尚開示
寺裏也會有是非,形形色色,看得會害怕。會修的人就會想: 等我修好一點來度他,不會修的人則會和他結冤仇。
凡事都說自己不對,說:懺悔,請教我,而不起煩惱,就是無我相, 就不有壞念頭。
出家修行不是競爭、鬥爭的,競爭鬥爭則還有名利心。
廣欽老和尚開示
一個人不是壞,而是習氣。每個人都有習氣,只是深淺不同, 只要有向道之心,就能原諒他,不要把他看做壞人。
修忍辱波羅蜜,不是說我要忍辱,也不是感覺自己在忍辱, 或壓抑自己,這還有我相,而是對境不覺得,這才叫做忍辱。 如人家罵你時,你不覺得人家在罵你。
凡事都要忍辱。
人家管我們,不論好壞我們都接受,拿他的壞處來迴光返照, 不被他轉走,忍下來,自己六根中會分析出事情的真相, 慢慢智慧就會開。
不要說好人、壞人,要把壞人拿來修,好的就好了,那還要修? 就是要參那些壞的,拿來當借鏡,阿彌陀佛多念一點。
若人家不好,你不會拿來修,則讓他度走了,為他起煩惱。 人都有優缺點,人家好的你沒得到,壞的你卻得去了。 我們看到人家不好,把他當作一面鏡子,他不如法,我們可要如法。
以後,你們如果在外面,有聽到別人在批評我什麼, 你們不可以跟他們辯駁,因為他們批評的是我,不是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