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師:淫慾和邪見,是人生世間的根本大難!
人生世間,險難甚多,淫慾邪見,是其大宗。汝家道頗豐,上無父兄,若不極力勉勵,難免不墜淫慾之萬丈深坑。一墜其中,則便不能出,非埋身於溫柔鄉,令家業破壞,子孫斷絕,先德喪盡,己靈埋沒而不止也。當觀女色,如毒蛇,如羅剎,雖己妻室,尚宜節慾保身,以求克繼先德,永昌厥後。至於邪淫,勿道良家婦女不可犯,即娼妓亦不可犯。以在彼雖有良賤不同,在我總一邪噁心行故也。
譯文:
人生在世,險阻艱難很多,淫慾和邪見,是其中的根本大難。你的家庭比較富有,上面沒有父親兄長,如果不努力勉勵自己,難免不墜入淫慾的萬丈深坑。一旦墜入其中,就不能出離,不到埋身於溫柔鄉,令家業敗壞,子孫斷絕,先人德業喪失殆盡,自己性靈埋沒墮落而不能停止啊!應當觀察女色,如同毒蛇,如同羅剎,雖然是自己的妻室,尚且應該節制淫慾,保養身體,以求繼承先人德業,永遠昌盛後世子孫。至於邪淫,不要說良家婦女不可以侵犯,即使是娼妓也不可以侵犯。因為在對方來說,雖然有良女賤女的不同,在我自身,這總是一個邪噁心行的緣故啊!
——如誠法師譯
***
印光法師:念佛受病,實是無量劫業力所現
文鈔原文:
書中言念佛急進、中氣虛極,此汝不善用心所致。夫念佛一事,當隨各人力量,隨便出聲默念、大聲小聲皆無不可。何得一向大聲念,致令傷氣受病耶?然汝此大病雖由傷氣而起,實無量劫來業力所現。以汝精進念佛之故,遂轉後報為現報、轉重報為輕報。即此一病,不知消幾何劫數三途惡道之罪。佛力難思,佛恩難報,當生大慶幸、生大慚愧、生大淨信。
——《印光法師文鈔》• 復劉智空居士書
白話譯文:
你在來信中說,由於念佛急進,導致中氣極虛,這是你不善於用心所致。念佛這一件事,應隨各人力量,應隨各人方便,無論出聲或者默念,無論大聲或者小聲,全都沒有問題。何苦一直大聲念佛,致使自己傷氣而受病呢?然而你得這場大病,雖然是因念佛傷氣引起,其實則是無量劫來業力所現。因為你能精進念佛,於是將來世報轉化為現世報、將重報轉化為輕報。這一場病,不知能消你多少劫墮入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的罪業!佛力不可思議,佛恩難以報答,應該生出大慶幸心、生出大慚愧心、生出大淨信心。
***
印光法師:勸戒習氣
學道之人,以治習氣為修行第一步工夫。若能克除一分習氣,其工夫方始實得一分。否則有因無果,難得與佛相應也。汝既知性情暴戾,當時時作我事事不如人想。縱人負我德,亦常作我負人德想。覺自己對一切人,皆有愧怍,歉憾無已。則暴戾之氣,便無由生矣。凡暴戾之氣,皆從傲慢而起。既覺自己處處抱歉,自然氣餒心平,不自我慢貢高以陵人。(文鈔三編·復郝智熹居士書)
學道之要,在於對治習氣。每有學問愈深,習氣愈盛者,此乃以學道作學藝耳。故其所學愈多,畔道愈甚。此吾國儒釋俱衰之本源也。
(文鈔三編·復王尊蓮居士書)
凡事必須善慮,不可任意而為。即如布施一舉,頗為善事。而不知慚愧者,反成障礙,固當以拒而不納為事。縱有來者,但小小相與,彼自不來矣。亦不必動氣發粗,但以不理為最上之策。
(文鈔續編·復念佛居士書(即正編文鈔所載之永嘉某居士))
***
印光法師:不能斷欲有過嗎?色慾與疾病關係大嗎?
1、不能斷欲有過嗎?色慾與疾病關係大嗎?
在家念佛人不能斷欲是否有過?色慾與疾病關係重大嗎?
在家人固不以斷欲為事,然須節減。若將此事作尋常茶飯,則亦有過,但比邪淫較輕點。果能節慾,則於己於婦於兒女,皆有不思議之大益。
世間人民,十分之中,由色慾直接而死者,有其四分。間接而死者,亦有四分,以由色慾虧損,受別種感觸而死。所以人生欲得無病健康,必須極力節慾。欲事一多,則種種毛病悉皆發生。
女色一事,在家人固不以斷欲為事,然須節減。若將此事作尋常茶飯,則亦有過,但比邪淫較輕點。果能節慾,則於己於婦於兒女,皆有不思議之大益。或年、或季、或月行一次,量自與婦之性情而為限制,則於修道、於宗祀,皆可有大利益。以寡慾之人多子,而且龐厚無病,性情淳淑故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三第80頁復金慧暢居士書)
吾常謂世間人民,十分之中,由色慾直接而死者,有其四分。間接而死者,亦有四分,以由色慾虧損,受別種感觸而死。
此諸死者,無不推之於命,豈知貪色者之死,皆非其命。本乎命者,乃居心清貞,不貪慾事之人,彼貪色者,皆自戕其生,何可謂之為命乎?至若依命而生,命盡而死者,不過一二分耳。由是知天下多半皆枉死之人,此禍之烈,世無有二。可不哀哉!可不畏哀!
亦有不費一錢,不勞微力,而能成至高之德行,享至大之安樂,遺子孫以無窮之福蔭,俾來生得貞良之眷屬者,其唯戒淫乎?夫婦正淫,前已略說利害,今且不論。
至於邪淫之事,無廉無恥,極穢極惡,乃以人身,行畜生事。是以艷女來奔,妖姬獻媚,君子視為莫大之禍殃而拒之,必致福曜照臨,皇天眷佑。小人視為莫大之幸福而納之,必致災星蒞止,鬼神誅戮。
君子則因禍而得福,小人則因禍而加禍,故曰禍福無門,唯人自召。世人苟於女色關頭,不能徹底看破,則是以至高之德行,至大之安樂,以及子孫無窮之福蔭,來生貞良之眷屬,斷送於俄頃之歡娛也。哀哉!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六第1087頁慾海回狂普勸受持流通序)
重重災病,總由宿業深,而現行不謹所致。人生欲得無病健康,必須極力節慾。欲事一多,則種種毛病悉皆發生。世人以行欲為樂,不知樂只一彈指頃,苦便一生常膺也。汝宜息心念佛,並念觀音,將己妻妾,作道友想,相敬如賓,不使起一慾念。
如是久久,則諸病悉可痊癒矣。若病已痊癒,猶不可即行房事。須大強健後,為繼嗣故,偶一行之,則必能生育。而且龐厚聰明,無諸疾病,此系先天之培植也。
若不知此義,則自己妻妾,並所生兒女,均無強健無病之幸福矣。此語亦宜與妻妾說之。此求諸己者。至於念佛,乃求諸佛者。己不節慾,佛也不易保佑。己肯節慾,再加至誠念佛,定規會諸病不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148頁復鮑衡士居士書)
***
2、遇到病苦等逆境時怎樣念佛?
痛念身為苦本,極生厭離。力修淨業,誓求往生。若病苦至劇,不能忍受者,當於朝暮念佛回向外,專心致志,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觀音現身塵剎,尋聲救苦。人當危急之際,若能持誦禮拜,無不隨感而應,即垂慈佑,令脫苦惱而獲安樂也。
若疾病纏綿者,當痛念身為苦本,極生厭離,力修淨業,誓求往生。諸佛以苦為師,致成佛道。吾人當以病為藥,速求出離。須知具縛凡夫,若無貧窮疾病等苦,將日賓士於聲色名利之場,而莫之能已。誰肯於得意烜赫之時,回首作未來沉溺之想乎?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故知天之成就人者多以逆,而人之祇承天者宜順受也。然孟子所謂大任,乃世間之爵位,尚須如此憂勞,方可不負天心。何況吾人以博地凡夫,直欲上承法王覺道,下化法界有情。倘不稍藉挫折於貧病,則凡惑日熾,淨業難成,迷昧本心,永淪惡道,盡未來際,求出無期矣。古德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者,正此之謂也。但當志心念佛以消舊業,斷不可起煩躁心,怨天尤人,謂因果虛幻,佛法不靈。須知吾人自無始以來,所作惡業,無量無邊。
《華嚴經》謂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豈泛泛悠悠之修持,便可消盡也?所以釋迦彌陀兩土教主,痛念眾生無力斷惑,特開一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之法門。其宏慈大悲,雖天地父母,不能喻其恆河沙分之一。只宜發慚愧心,發懺悔心,自可蒙佛加被,業消身安耳。若病苦至劇,不能忍受者,當於朝暮念佛回向外,專心致志,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觀音現身塵剎,尋聲救苦。人當危急之際,若能持誦禮拜,無不隨感而應,即垂慈佑,令脫苦惱而獲安樂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45頁復鄧伯誠居士書一)
⊙得意烜赫:烜,xuǎn,大火熾盛的樣子;坦赫,盛大、顯著的樣子;得意烜赫,因春風得意而趾高氣揚、威勢顯耀的樣子。
***
印光法師:怎樣念佛才能對治不良習氣?
怎樣念佛才能對治不良習氣?
清心寡欲,攝心念南無阿彌陀佛,綿綿密密,長時憶念。久而久之,宿業消滅,善根增長,種種惡習,當皆逐漸消滅矣。又若習氣深厚,尤當專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以菩薩救苦心切也。
詳察閣下之病,由於一向好勝,故每每因氣受病,此其一。又以天性聰明,故帶聰明人習氣,致於女色,不加撙節。再加以忿怒之火,不時而起。譬如雙斧伐孤樹,已危險之極。又用同善社不良善之坐法,則又為病苦之助緣,以致種種現象,皆由之而生。今若肯依清心寡欲,攝心念佛之法行之,久而久之,宿業消滅,善根增長,一切失眠、鼻樑顫動等,當皆逐漸消滅矣。
當先看《嘉言錄》中修持方法,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綿綿密密,長時憶念。凡有忿怒、淫慾、好勝、賭氣等念,偶爾萌動,即作念雲,我念佛人,何可起此種心念乎?念起即息,久則凡一切勞神損身之念,皆無由而起。終日由佛不思議功德,加持身心,敢保不須十日,即見大效。若只偶爾念一句兩句,便欲見效,則是自欺欺人。雖亦仍有功德,欲即由此愈病,則決不可得。凡事均以誠為本,修持可不用其誠,而欲得愈病滅苦之利益乎?又若習氣深厚,尤當專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以菩薩救苦心切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307頁 與胡作初居士書)
***
念佛對於從事士農工商之職業者有什麼幫助?
士農工商之職業者,常念佛號,不但了無妨礙,且能啟發心靈,精於本業。古之建大功、立大業者,皆由學佛得力而來也。
須知念佛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念佛之要,在於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無論行住坐臥,常念佛號,或聲或默,皆須聽已念佛之聲。倘能如是,則業消智朗,障盡福崇,凡所作為,皆悉順遂。士農工商之職業者,不但了無妨礙,且能啟發心靈,精於本業。以心不散亂,作事有主,如理亂絲,神凝則易,心躁則難。所以古之建大功、立大業,功勳遍四海、言行垂千秋者,皆由學佛得力而來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一第704頁 阜寧合興鎮淨念蓮社緣起序)
***
淨土法門對於世俗有什麼利益?
世俗老幼男女,欲發展其事業,消滅其疾苦者,志心念佛,無不隨感而應,遂心滿願。
須知淨土法門,法法圓通。如皓月麗天,川川俱現,水銀墮地,顆顆皆圓。不獨于格物致知,窮理盡性,覺世牖民,治國安邦者,有大裨益。即士農工商,欲發展其事業,老幼男女,欲消滅其疾苦者,無不隨感而應,遂心滿願。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一第771頁 無錫佛教淨業社年刊序)
***
印光法師:如何教導妻子修行
文鈔原文:
娑婆世界,是一大冶洪爐。能受得烹煉,則非世界中人矣。不能受得烹煉,則烹煉之大冶洪爐,反為毒器,為苦具。是在各人能自得益耳。同室之人,固宜於閒暇無事時,委曲宛轉,開陳至理,令其心知有是非可否。則心識不知不覺,漸摩漸染而為轉變。至其愚傲之性發現時,可對治,則以至理名言,和氣平心以對治之。否則任伊,一概置之不理。
待其氣消,再以平心和氣,論其曲直,久之則隨之而化。若用強蠻惡辣手段,斷非所宜。以彼有所恃,(所恃者子女也。)兼失子女觀法之訓。念佛要時常作將死,將墮地獄想。則不懇切亦自懇切,不相應亦自相應。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隨緣消業第一妙法。
——《印光法師文鈔》• 復永嘉某居士書六
白話譯文:
娑婆世界,是一個大的冶煉洪爐。能受得了烹煮鍛鍊,就不是這個世界當中的人了。受不得烹煮鍛鍊,那么這個烹煉的大冶洪爐,反過來成為毒器,成為苦具。這是在於每個人能不能自己得到利益罷了。同室的妻子,固然應該在閒暇無事的時候,委曲宛轉地,為她開導佛法的道理,令她的心裡知道,有是非的標準,判斷可以與否。那么她的心識在不知不覺之間,漸漸的薰染而有所轉變。等到她愚痴傲慢的心性發作之時,如果可以對治,就用至理名言,心平氣和的來對治她。否則就任隨她,一概都置之不理。等到她氣消了,再心平氣和,來討論其中的是非曲直,久而久之,她就會隨著被感化。如果用強行蠻橫的手段,這一定不合適。因為她有所仗恃,(所仗恃的,就是她的子女。)又失去兒女觀察學習父母法度的訓導。念佛,要時常當作將要死了,將要墮地獄的想法。那么不懇切,也自然懇切;不相應,也自然相應了。以怖畏受苦的心來念佛,就是出苦的第一妙法。也是隨緣消業的第一妙法。
——如誠法師譯
***
八釋普通疑惑·中陰
(以下論中陰)
中陰者,即識神也。非識神化為中陰,即俗所謂靈魂者,言中陰七日一死生,七七日必投生等,不可泥執[1]。中陰之死生,乃即彼無明[2]心中,所現之生滅相而言,不可呆作世人之死生相以論也。
中陰受生,疾則一彈指頃,即向三途六道中去。遲則或至七七,並過七七日等。初死之人,能令相識者,或見於晝夜,與人相接,或有言論。此不獨中陰為然,即已受生善惡道中,亦能於相識親故之前,一為現形。
此雖本人意念所現,其權實操於主造化之神祇[3]。欲以彰示人死神明不滅,及善惡果報不虛耳。否則陽間人不知陰間事,則人死形既朽滅,神亦飄散之論,必至群相附和。而舉世之人,同陷於無因無果,無有來生後世之深坑,將見善者則亦不加惕厲以修德,惡者便欲窮凶極欲以造惡矣。
天地鬼神,欲人明知此事,故有亡者現身於人世,陽人主刑[4]於幽冥等。皆所以輔弼佛法,翼贊[5]治道。其理甚微,其關係甚大。此種事,古今載籍甚多,然皆未明言其權之所自[6],並其事之關係之利益耳。[(正)復范古農書二](《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線裝書局,2014年版)
註:
[1]泥執:拘泥固執。
[2]無明:謂暗鈍之心無照了諸法事理之明。即痴之異名也。本業經上曰:“無明者,名不了一切法。”大乘義章二曰:“於法不了為無明。”(後略)(《佛學大辭典》)
[3]神祇(qí):泛指神靈。
[4]主刑:主管刑事。
[5]翼贊:輔佐。
[6]所自:由來;來源。
***
印光大師:此為世人最誤天下後世之邪見
【原文】
世人不知因果,常謂人死後,則告了脫,無善惡果報,此為最誤天下後世之邪見。須知人死之後,神識不滅。如人人能知神識不滅,則樂於為善。若不知神識不滅,則任意縱慾,殺父殺母,種種罪惡,由此而生。此種極惡逆之作為,皆斷滅邪見所致之結果。人人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則天下太平,人民安樂。……
且人之信心,須在幼小時培養。凡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時,即當教以因果報應之理,敦倫盡分之道。若待其長大,則習性已成,無能為力矣。
【白話】
世人不知道因果,常說:“人死後就一了百了,沒有什麼善惡報應。”這是最誤導天下後世的邪見。要知道,人死後,神識不滅。如果人人都能知道神識不滅,就會樂於向善。如果不知道神識不滅,就會任意縱慾,殺父殺母,種種罪惡,由此而生。這種極其惡逆的行為,都是斷滅邪見所導致的結果。人人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則天下太平,人民安樂。……
而且,人的信心,必須在小的時候培養。凡是做父母的人,在子女幼小的時候,就應當教他因果報應的道理,敦倫盡分的道德。如果等他長大,習性已經形成後,就無能為力了。
***
印光大師:今人念佛,多多都是不肯認真,故無效耳
原文: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即三昧也),斯為第一。
所言心,口,耳悉令清楚者,即都攝六根之法則也(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心口念而耳聽,眼鼻決不至向外馳求,身亦不至倨傲放肆。今人念佛,多多都是不肯認真,故無效耳。又不念佛時,妄想雖多,無由而知。非不念時無妄想也。譬如屋中虛空,縱極好的眼,也看不見有灰塵。
若窗縫中照來一線之太陽光,則見光中之灰塵,飛上飛下,了無止息。而光未到處,仍然不見有灰塵。是知念佛時,覺得有妄想,還是念佛的好處。不念佛時,完全在妄想窠里,故不知也。
參考譯文: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就是三昧),斯為第一。”所說的心、口、耳,全都要清清楚楚,就是都攝六根的法則啊(心:就是意根。口:就是舌根)!心口念而耳朵聽,眼鼻決不至於向外馳求,身體也不至於傲慢放縱。現今的人念佛,大多都是不肯認真念,所以沒有效果罷了。又者,不念佛時,妄想雖然多,沒辦法知道。不是說不念佛時,就沒有妄想。譬如屋中的虛空,縱然最好的眼力,也看不見有灰塵。如果窗縫中照來一線的太陽光,就看見光中的灰塵,飛上飛下,沒有止息。而陽光沒有照到的地方,仍然看不見有灰塵。所以知道念佛的時候,覺得有妄想,還是念佛的好處。不念佛時,完全在妄想的巢穴里,所以不知道。
——如誠法師譯
***
印光大師論生死事大
警人命無常
●光陰迅速,時序更遷。剎那剎那,一念不住。此殆造物出廣長舌,普為爾我一切眾生說人命無常,榮華不久,急尋歸路,免受沉淪之無上妙法耳。【雜著】四一
●生死大事,須當預辦。若待臨行方修,恐被業力所奪。【書一】六六
●生死事大,無常迅速。耳聞者之驚懼,遠不如身歷者之痛切也。【書一】八四
●古語云:“聰明不能敵業,富貴豈免輪迴。”生死到來,一無所靠。唯阿彌陀佛,能為恃怙。惜世人知者甚少,知而真信實念者更少也。【書二】一
● 臘月三十日,乃一歲之盡日。倘預先未曾打疊得好,則債主怨家,群相系縛,哪容你過。臨命終時,乃一生之臘月三十日也。倘信願行資糧未具,貪瞋痴惡習猶存,則無量劫來怨家債主,統來逼討,哪肯饒你。莫道不知淨土法門者,無可奈何,隨業受生。即知而不務實修者,亦復如是,被惡業牽向三途六道中,永永輪迴去也。欲求出苦之要,唯有念念畏死,及畏死後墮落三途惡道。則佛念自純,淨業自成。一切塵境,自不能奪其正念矣。【書二】十七
●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今日即生西方。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豈可今日要死,且不願死。既貪戀塵境,不能放下。便因貪成障,淨土之境不現,而隨業受生於善惡道中之境便現。境現,則隨業受生於善惡道中矣。往生西方,便成畫餅。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歲死也好。一切任彼前業,不去妄生計較。倘信願真切,報終命盡,便即神超淨域,業謝塵勞,蓮開九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記矣。【書一】十七
●念佛求生淨土法門,乃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普被三根,等攝凡聖。上之則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則逆惡罪人,亦可預入其中。有教無類,生正信者,鹹得實益。即生了辦,具煩惑者,亦預聖流。猶大海之普納百川,若太虛之徧含萬象。設如來不開此法,則末世眾生,誰能斷煩惑以了生死,出五濁以超三界乎。良以一切法門,皆須依戒、定、慧、之道力,斷貪、瞋、痴之煩惑。若到定慧力深,煩惑淨盡,方有了生死分。儻煩惑斷而未盡,任汝有大智慧,有大辯才,有大神通,能知過去未來,要去就去,要來就來,亦不能了,況其下焉者乎。仗自力了生死之難,真難如登天矣。若依念佛法門,生信、發願,念佛聖號,求生西方。無論出家在家,士農工商,老幼男女,貴賤賢愚。但肯依教修持,皆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一得往生,則定慧不期得而自得,煩惑不期斷而自斷。親炙乎彌陀聖眾,游泳乎金地寶池。仗此勝緣,資成道業。俾帶業往生者,直登不退,斷惑往生者,速證無生。此全仗阿彌陀佛大悲願力,與當人信願念佛之力,感應道交,得此巨益。校比專仗自力者,其難易天地懸殊也。然每有愚人,卑劣自居,不敢承當。亦有學者,大乘自命,不屑修習。須知五逆十惡之人,臨終地獄相現,善友教以念佛,未滿十聲,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以卑劣自居者,可以興起矣。華嚴一經,王於三藏,末後歸宗,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回嚮往生西方,普勸善財,及華藏海眾,一致進行,求生西方,以期圓滿佛果。此之法門,何敢視作小乘。況善財已證等覺,海會悉證法身,彼尚求生,我何人斯,不屑修習。豈但高豎慢幢,直是毀謗華嚴。欲張大乘之虛名,親造謗法之極禍。若斯人者,一氣不來,平常所希冀華藏世界之不思議境界,均變作阿鼻地獄之苦境,飽受經歷,以償彼違經說法,自誤誤人之過。待其業報將滿,當可省悟,隨即發心念佛,隨即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也,苦哉幸哉。願學大乘者,同附華藏海會之班,則其自利利人也大矣。凡修念佛法門者,務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真為生死,發菩提心,普勸同人,求生極樂。果能如是,則萬修萬去,決不漏一矣。
***
虛雲老和尚:如何處理修行中生起的種種妄想?
同參道友們來問話,不要客氣,直道些好。本來諸方叢林問話的規矩,要恭恭敬敬,搭衣持具頂禮後,問訊長跪,才請開示的。這裡是茅棚境界,不講究這些。
什麼道理呢?我現在一天到晚在煩惱中過日,你們多禮,我就更麻煩了。隨便隨時,哪裡都可以問,可以說,禪和子在巷裡牽牛直來直去。譬如說點燈,用的是香油,就說是香油,是洋油,就說是洋油。你用功是念佛,就談念佛,是參禪,就談參禪。有那樣便說那樣,灑灑脫脫的好。若說我樣樣不曉得,請你慈悲開示,這就是虛偽的。如德山隔江招手,他也知道你的長短。
本來法法都是了生死的,參禪、念佛、看經、禮拜,種種法門,對機而說。你是什麼機,對你說什麼法。“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如君臣藥,配合妥當,吃了出一身大汗,病就好了。病好了,藥就不要了。
古人說:“但盡凡心,別無聖解。”凡夫心盡,當下是佛,不用向外持求。向外持求,即是外道。心外一無所得,自心是佛。凡夫心,就是執著心、生氣、生歡喜、毀譽動心、貪色、貪財、穿好、吃好、偷懶、打無明、不上殿等等習氣毛病。甚至想成佛,都是凡夫心。若能凡聖雙忘,一切處如如不動,不向外求,則見自心是佛。辭親割愛,以參禪念佛等法門除此等凡心,以毒攻毒,病去藥除。
同參們請開示,常說妄想多。這不要緊。不參禪,不念佛,你還不知有妄想,因為用功迴光返照,就知道有妄想。識得妄,你不要理會它,如如不動。若生心動念,就見鬼了。日久功深,水滴石穿,口誦心惟,自然歸一。參禪可悟道,念佛忘了我也能悟道。一念不生,直下承當,這裡正好用功。希望各位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南無阿彌陀佛
***
印光大師:禮念觀世音菩薩
“求子疏”文與“求子三要”
禮念觀世音菩薩“求子疏”文 (印光大師)
伏以觀音大士,誓願洪深,法界有情,等蒙攝受。善根未種未熟未脫者,令其即種即熟即脫。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良由大士無心,以眾生之心為心;大士無念,以眾生之念為念。故得慈起無緣,悲運同體。如皜月之普印千江,若陽春之遍育萬卉。遍塵剎感,無求不遂,有願皆從也。
弟子某某同室人某某痛世道之危岌,愍人心之陷溺,愈趨愈下,了無底止。仰冀大士賜我福德智慧之子,以期將來窮則獨善,以倡導於一鄉;達則兼善,挽狂瀾於既倒。
特立三約,以為先容:
一、保身節慾;
二、敦倫積德;
三、胎幼善教。
勉行此三,以期無負大士之洪慈也。又祈四海內外,一切同人,鹹息噁心,鹹發善念;鹹生福德智慧之子,鹹體普覆並載之仁。視鄰邦如手足,以天下為一家。互相維持,不相侵暴。以期上慰乾父坤母之洪恩,下符與天地並稱三才之人名。轉大亂為大治,普天同慶;暢佛化於兩間,萬國鹹寧。
唯願菩薩,普施無畏,愍我愚誠,滿我所願。
某某年某月某日弟子某某百拜上呈
印光大師:“求子三要”
第一、保身節慾,以培先天。
第二、敦倫積德,以立福基。
第三、胎幼善教,以免隨流。
此三要事,務期實行。再以至誠,禮念觀世音菩薩,求賜福德智慧光宗華國之子,必能所求如願,不負聖恩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