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公云
證與悟
問:證與悟有何區別?
雪公云:疑雲消散,照澈真實,謂之為悟。智慧圓成,生死了脫,謂之為證。
轉障礙成助緣
雪公云:「家人有障礙,當係夙生業緣,宜平心靜氣,善巧化導,不可生瞋。一面再默禱佛菩薩加被,久必被化。佛為度一個眾生,不惜多劫受苦,正宜效法,如此可轉障礙而成助緣。」
擇善固執
雪公云:「『擇善固執』是文化之義蘊,人生百歲,輪迴之苦,不堪言狀,況有隔陰之迷。『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倘不以『至死不變』之恆常心學道,何以解脫?余於禪、密亦皆涉獵,卻無法行之,以其難斷見思惑,惑不斷,不得解脫。幸淨土唯伏惑即可往生,吾人知此,應執之不變,以求了生脫死。」
鬱鬱黃華無非般若
學佛人常疑道:「我一心念佛禮佛,何以都未睹佛身呢?」
雪公言:「佛與菩薩皆多化身,落葉飛花,皆可悟道。是落葉飛花,皆佛化身,在自己根器利鈍,悟與不悟。昔釋尊在舍衛國,分明佛身現世,而舍衛城中之人,僅有三分之一信者,又有何說?佛菩薩之身,無剎無時而不現,要在眾生有緣無緣而已。」
求道與求名
雪公云:「求道與求名,是兩相背馳,故真實學人,必遠名聞利養,此關不破,遑能論道?」
生到極樂有進無退
雪公云:「此世界之人,根既劣,環境亦惡,修行進退不定,故少成就。縱小有成就,遇順逆境,搖動其心,又失其果。勸他修者,受人譏誚,或遭困難,亦退其行。生到極樂,則有進無退,靡不成就者。」
說長道短
雪公言:「從前人不講究傳話,現代的人好傳話,傳什麼話?好話不傳,專傳惡語,無形之中挑撥惡感。尤其學佛的人,跑這道場,跑那道場,這個道場說說,那個道場說說,來回地扯上一套,挑撥惡感,並不是有心挑撥惡感,而在無意之中造成亂子。」
簡要詳明
雪公老師教導學生說,在未說話以前,心裡要先打好稿子,何者在前?何者在後?要有次序,《禮記》上有「安定辭﹂就是這道理,總之說話要簡要詳明。
亂七八糟的心
雪公云:「凡事今天這樣,明天那樣,你的心裡就亂七八糟,有亂七八糟的心,就有亂七八糟的事,修淨土就是得一心不亂,終日亂成一團,如何能以往生?」
拿修定當飯吃
雪公云:「要知吃飯養假身,修定養法身,無論如何忙,想必不忘吃飯,為何不能修定?假身數十年,氣化春風,肉作灰土,法身百千劫,三途六道,頭出頭沒。兩天不吃飯,假身無大害,人偏忘不了吃,兩天不修定,法身染無明,人卻忘忽了修。若拿修定當吃飯,就是好辦法。」
佛教精神何在
有人問 雪公:「佛教精神何在?如何才能算是真正的佛教徒?」
雪公云:「謹行四宏誓願,便是真佛教徒。若做不到,但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即是行道。自淨其意者,是除妄念,守正念。守正念者,即是淨禪密律等法,任擇一種,信受篤行。果能如此,是真佛徒,再能自行化他,便是大乘佛子矣。」
平心自省
雪公云:「瞋恨心起,此是缺乏修養,他人有錯,看不順眼,自己有錯,卻看不見。若能平心自省,恐怕自己之錯,比他還多。果能看出自己之錯多時,就是修養有進步,見人也就順了眼,瞋心自然就能控制。」
臨財毋苟得
雪公云:「以自己一分的勞力,得一分的報酬,如此得來之財,都是正當。財來了,要問『是不是我所應得?』應得,一個月一百萬元都不算貪。因此不在多少,而在應不應該。不應該的,叫『苟』,『苟得』即苟且要,凡事苟且就沒有『敬』字,不苟且即恭敬,遇見財物不能苟苟且且的取來,這非常重要。」
所習必有業
雪公講《禮記》云:「凡為人子,有父母在,農、工、商、法、醫,必得有職業,不能遊手好閒。無事掃街去,不許閒著。業即職業,時間到,得工作去,心在無事之時,就亂七八糟,有職業,心就歸一。掃地,心就在『地』上,如此,心就收起來。『小人閒居為不善』,心一閒著,無所不至,什麼壞事都幹得出,有職業,心就定於上。」
自求多福
雪公云:「汝等供佛就供佛,古來聖賢,一律恭敬,不毀謗,亦不必供奉。若求其賜福,則枉然也。佛都不會賜福,眾生必得自求多福,果若真心實意為之,不求福報,福報自來,求福則須秉天良而行。」
伏惑
雪公言:「幼兒教育全在父母身上,他靠父母給他伏惑,常常的教訓他別說瞎話。嘴裏胡說八道,言為心聲,心不正,口才亂言。所以孩童自幼,父母幫助他建立人格,伏住一些惡習氣,否則習氣一旦染濁,長大便難以改正。」
減損緣
雪公云:「念佛,是惡因的減損緣,能將惡種子蝕腐。例如:種子在地遇水,便生芽,不遇此增上力,則種子仍伏地中。反之種子在地遇石灰硝酸之類,便漸蝕腐。」
信解行證
雪公云:「學佛程序有四:曰信、曰解、曰行、曰證。如能燒香拜佛念經者,信也。研究教典者,解也。遵教條而實行者,行也。人能如是,乃真佛徒,後必速得成就,成就即是證也。」
修道貴有紀律
雪公云:「修道之人,生活貴有紀律,無紀律則心不定,道亦難上軌道。道在守一,忽然改換,今日改,明日換,換來換去,恐皆不成。但求道能專一專精,便是法供養,其餘之物,量力量時,都是其次。」
正助二行除障息災
雪公云:「正行,一句彌陀聖號,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助行,戒殺放生,能得天地和祥之氣。正行培善根消重罪,助行培福德得和祥,欲除障礙,此二可謂無上矣。」
時時懺悔多多行善
雪公云:「能發懺悔,便是正知正見;肯作善事,即能希聖希賢。人為六道善趣,又為三才中心,必如此立志,方不愧人。」
不慷他人之慨
雪公言:「咱這團體,以少花錢為原則。有錢買不到道,所以不是錢在辦道。大皇帝錢很多,死了還是要下六道。我花錢,一個錢能當三、四個錢用。我自己的錢,馬馬虎虎用可以,叫我慷他人之慨,我絕不幹。一草一木都有報應,你欠人家的早晚得還,懂局的,知道吃虧方佔大便宜。」
勿好事
雪公云:「平素千萬別好事,隨便替人出主意,一旦替人出主意,就得替人負責任,如果只會出主意而不負責任,這就沒人格。」
使歸輕安
雪公云:「念佛之時,常起慈悲,此是至誠所感,悲心流露,雖是好象,但宜用定力抑制,使歸輕安為佳。」
杲日常明
雪公云:「凡夫迷惑顛倒,乃其通常。惑則造作罪惡,更所難免。以後聞道而信,便是覺悟,皈依懺悔,是又猛進,皈依是改邪歸正,懺悔是從暗轉明。因果本由心造,罪福亦由心轉,罪惡喻如霜露,懺心喻如杲日,但求日後不再作,即是杲日常明,杲日之下,霜露不存。」
在家決不能受人供養
雪公言:「在家與出家,立場不同,學問無論到何程度,決不能受人供養、受人皈依,倘有機會,還是受戒為正,多看淨土書籍,免行解錯誤。」
厚道
雪公云:「中國人是講厚道的,受人點水之恩,必泉湧以報之。受人一滴水,沒這滴水活不了了,到時還你一滴水,那可不行,必須拿湧泉來報答,湧泉永遠不息,受人之恩永遠不忘,這就是中國文化,自堯舜都這樣,孔子講的也是這樣。」
心雨宜普
雪公云:「心量無邊,念力如雨,淨土法門,原重回向,私心自利,便非大乘。明乎此義,則知心雨宜普,寶池之蓮,本是自心,亡親神識,亦在心中。心雨既普,彼此同霑,並非小瓢之水,澆此則乾彼,澆彼則乾此,所可比擬。」
聞鬼
問:每聞鬼,即心驚而膽寒,如何對治?
雪公云:鬼為六道眾生之一,為下三途之受苦者,學佛人當起憐憫心,作超度想,不當畏之。其聞而恐懼,是俱生習氣固有,而世俗之恐怖宣傳亦有關係也。
如何求得善終
問:如何求得善終?
雪公答:懺悔夙業,多作善事。
清涼藥
雪公云:「任何學佛人,要息滅貪瞋癡,必得勤求戒定慧。不守戒,不能入定,戒上不許幹之事,均為亂心之事。一亂,不去做,即以戒限制住,所以戒曰清涼。一肚子煩惱,守了戒,就像喝了清涼藥。」
驕色
雪公云:「凡人有驕色,即學佛之貢高我慢,一但自覺自己不錯,文必退,武必敗。」
今生求何?
雪公言:「鳥為食亡,人為財死,人要錢,就死得快。古時候作大皇帝的,不到一百年就滅族抄家。所以有金剛鑽、金元寶,不會了生死,尤其現今修行,想求解脫,出三途,是難上加難。」
薦亡者
問:「臨命終時,全家能不哭泣,一意念佛,固知最有利益。別世以後,四十九天中念佛以外,要誦什麼經,最有利亡者?再請問頭七至滿七,要用什麼方法超度最好?」
雪公答:「不必多生分別。既是淨宗學人,只誦六字洪名、往生咒、彌陀經,便極妥善。如喜多加,可誦毗盧遮那佛大光明灌頂真言,或大悲咒,或拜彌陀懺足矣。」
家人不如自心
雪公云:「人與人之間要守望相助,所以遠親不如近鄰,而近鄰又不如對門,對門不如家人,家人雖好,又不如自心。心不好,家人也辦不了,所以全在個人的心。心可以造一切,可以轉一切。心是何物?唯識學講,心不動就是本性,一動就叫心,心是念頭,而一念之差就不得了,懂此,一切事皆能解決。」
與化佛為侶
雪公云:「念佛之人,一念相應,即浸入彌陀光海,得與化佛為侶。奚必曰:『命終往生,方侍彌陀哉!』」
行使一生任務
問:如何行使一生任務?
雪公答:謹守本分,不損人利己,此是從消極方面講。盡心盡力,必信必忠,此是從積極方面講。如斯可為能行其任務矣。
定功
雪公言:「定,不是坐著身子不動,行、住、坐、臥,心裏不打妄想,就叫定。心歸了一,就入了定。入了定,自自然然就開智慧,沒定是無開智慧之道理。得了智慧之後,才有神通。」
全德
雪公云:「修行人一舉一動,完全為利益眾生,非為自己,此為成正等正覺的總綱領。」
秩序
雪公言:「無論幹什麼事,有次序,就能成功。學佛之人,飲食起居,如果亂七八糟,斷定不能成功。」
因果相酬
雪公云:「人生環境順逆,皆由遠近因果以為支配。現受之苦惱災害,倘現在不造惡因,亦可減其助緣力,且能避免將來之發生。他人橫加侮辱,當反求諸己,定有招侮辱之道,宜自懺悔,何可與人爭鬥,怨再加深?」
虛妄分別
雪公云:「有毛病的人才虛妄分別,以眼睛比喻,平常人眼睛好好的,不覺什麼,一但打捶它幾下,就覺滿天都是金條,所以有毛病才虛妄分別。證道歌上說:『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但去凡情
雪公勉勵弟子們說:「修行全在個人覺悟,三業清淨,但去凡情,將世俗事放下就成就。」
庸人
雪公言:「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庸人是惹是生非,從中取利,渾水摸魚之人。」想想天下生變,社會動盪,團體不安,不正是庸人從中攪擾的嗎?
學佛的入手處
雪公云:「學佛,佛就是覺悟,從何處入手呢?先從人身上入手。人是基本問題,人是人道,成了好人,在家庭中,才能成家。家庭整理好了,出了社會,幫社會的忙。在社會上,不論地位高下,職務繁簡,盡義務是平等的。所以家庭壞,國家壞,都不埋怨,主要在求自己,自己好了,家庭就好,要是沒將自己弄好,什麼都弄不好。」
真心
雪公言:「真正終日求學,只要心裡不雜亂,將來的事情,大家均可明白。這不是神通,大家書都念過,咱們是儒佛雙修,學的是聖言量,我們沒有獨立的能力,只要『真心』,辦事有假心,一事不成。誠字二個講法,一是根本就誠,不學就誠,這是天之道。二是誠之者,人之道。咱們的能力,只能誠之者。說真話,存真心,往這上頭走,漸漸未來事,就可以曉得。」
了生死
雪公言:「學佛最要緊是後來了生死,不了生死,將三藏十二部倒著念,會背,也沒用處。」
抱定弘誓
雪公曾言:「抱定弘誓,自行化他,逢人談話,即勸其學佛,若不如此,即是失去悲心。」想想我們可曾如此存心,時時將弘誓明記心中,逢人談話,便婉轉相告,學佛之勝妙?還是嫌麻煩,能省則省,從未趁機弘化度眾呢?
傲不可長
雪公言:「人一下生,就帶著貪、瞋、痴、慢、疑來,這『慢』就是傲慢。孩子時天真爛漫,下生帶來的種子,早有這個因,沒有增上緣,還不起現行。孩子漸漸長大,知識一開,有了增上緣,一上學,學了東西,就增傲慢。到老了,就不得了,老人愈活愈傲慢。有老人常說:『我活了一大把,還要你教!』這人一自滿傲慢,學問道德就不進步,禍亂就多了。」
黃色音樂聽不得
雪公語弟子言:「你們少聽黃色音樂,它會壞人心術。佛家眼看三方,耳則四面八方都聽到了。黃色音樂聽不得,你念三天好書,聽半個鐘頭黃色音樂,就壞心術。」
宗教與政治
雪公言:「宗教自古以來不談政治,齊家治國平天下,自有周公、孔聖人。當和尚不涉政治,就如開藥店不賣棺材,賣棺材不開藥店。」
自卑而尊人
雪公言:「禮記上說:『禮者,自卑而尊人。』尊人,是沒階級的,都得學,只要學了,尊人者更尊,卑人者就不尊了。有富貴的人,若不自尊,便不富貴了,就下賤了。富貴人懂禮了,就不驕傲。俗言:『官大脾氣長。』這官若懂禮是『自卑而尊人』,便絕不驕傲。」
念佛憶佛
雪公言:「念佛是明記不忘;憶佛是默而識之。大家都忘不了錢,人人忘不了吃飯,以想吃飯與想錢的心,變成想佛,就成功了。什麼也是阿彌陀佛之所變化。」
於田殷重
雪公言:「修行好比種田,農夫靠著田地吃飯,過去,地不長五穀,長出金元寶都不行,沒了五穀,人就得餓死。而修行人修的道,就好比田地一樣。你得尊重它,還得恭敬它。因此道之厚薄全在各人,不尊重就不能得一心,一恭敬,就收心。」
修行即修念頭
雪公言:「學佛修行,修行是什麼?修行即修念頭。大家說:『 我不大起念頭。』到了等覺菩薩才不起念頭。無念,是無邪念,而非無正念。」
時久攝心
常有人言,念佛時,依然妄想雜陳,如何除法? 雪公云:「此是工夫日淺之故,時久漸能攝心。現在不可勉強,恐不得其法,愈除反覺愈多,但於念佛之時,此六字起於心要清楚,出於口要清楚,再入於耳更要清楚,依此而行,妄念自淺矣。
覺心
有人問,心念佛心即是佛,不念佛心就不是佛,那麼念佛的心都是佛,有這等容易的事嗎?
雪公言:「佛非他事,只是覺心。心是什麼?不可言說。心在那裡?無處尋覓。必要追求,當知汝現前一念虛靈便是。若是緣佛而起的心,這心豈不就是佛心。否則就是其他,要從此處著眼,功夫方能得力。」
菩薩悲心
學佛以後,受了世俗人譏誼,不免起瞋恨心,應如何是好? 雪公云:「對自己著想,我是菩薩,應起覺照,當行忍辱。對他著想,爾乃痴漢,應起悲心,與以原諒。再急用一句洪名,當作金盾,綿綿念去,壓住瞋心,不然他痴、我瞋,同一墮落。」
修與學
修與學有所分別。 雪公云:「修須守一法,因專一始精。學應廣博,能博始達。明乎此理,修則不致雜亂無功,學亦不陷孤陋寡聞。修淨能立根生力。」
功德大小
有人問:「念佛、拜佛及拜神,那一種功德最大?」 雪公云:「念佛功德最大,為其是無漏正道,能證涅槃。拜神功德最小,以其不過對神的一種恭敬而已,無他益處也。」
竭誠盡敬
印袖云:「每天愚夫愚婦,顓蒙修持,所得利益,較聰明人為多者。一則以竭誠盡敬,專心一致;一則以悠忽疏散,虛妄計度之所致也。」
雪公亦云:「齋公、齋婆,老實念佛、拜佛,至誠恭敬,便得往生。而高談法理者,往往不重實行,反落在愚夫愚婦之後。」願吾等同修,發惕然警覺心。以老實修行為重,莫忘祖師及
雪公之苦口婆心和耳提面命。
不學佛焉有清醒之日
一般人都說,心好就好,何必學佛?雪公云:「一切眾生貪、瞋、癡充滿,何能誇心好?日日口說妄語、綺語等,身作殺、盜(不與取)、邪淫等,何可自贊是好人?信佛正是求覺悟,不學佛焉有清醒之日?」
幼年背誦
雪公日:「昔吾六周歲上學,先背三百千千 ──《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千字文》,詩文並行。然後再背《龍文鞭影》,至十四、五歲讀《論語》。起初只背誦,何以不開講?如『人之初,性本善』,何時為人之初?狀元亦講不了!會論語後,才開講。」
靜下心來
雪公說:「學佛學儒,甚至學一切學問,必先靜下心。吾幼時讀書,三兩行書,要坐一天,此乃《大學》『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用功法。學東西須入定,定後方靜、方安、方能思慮,思想之後方能得。」
積陰德
雪公:「吾學硜硜然小人哉,吾答應的事必辦到底,雖錯卻不害人,吾必辦到底。辦好事不須宣傳,不說出去最好,俗語云:『有麝自然香,不用大風揚』,不宣傳,有陰德,德更大。」
寧要大家奴
雪公云:「吾等參加紅白事,要穿整齊,此乃恭敬人之禮。禮節是教人何者該辦?何者不該辦?俗云:『寧要大家奴,不要小家女』以小家女所見世面小,疏於禮節;在大家庭任職之奴婢所見世面多,懂得禮節,有錯稍加指正,就改過來了。」
動物歸原
雪公云:「不論何事,不可越禮,不可亂次序,該做即做,不該做即不做。昔商人為士農工商四民之末,亦能『事忙先上帳』、『動物歸原』不越禮,不亂次序。吾人應學『動物歸原』,若亂則亡,有次序,依規矩,則往生,否則歧路之中又有歧路。」
★師訓集錦
點燃心光
文:致和
十六年前負笈台中,恭逢 恩師開講佛說孛經,心中闇室,為之點燃。初聞佛法的喜悅,幾至廢寢忘食,歎為稀有,決心畢生以學佛為志事,以學習當大醫王為期許。歷經多年,境遇或逆或順,修行退多進少,然學佛之心念與因緣,劫不敢忘失。
恩師雖已歸西安養三載,自己卻從不覺得老人離我們而去,因為恩師的道範及根植在人人心中的道種,多麼鮮明且深厚。記得因工作必須離開恩師及台中的師友時,無限惶恐,曾去請示老師。恩師道:「我是印祖的弟子,你們就是印祖的再傅弟子,一脈相承。自己要學習獨立。」的確,印祖何曾離恩師而去,恩師又何曾離我們而去?從那時起,乃至種種因緣聚散,印祖及恩師就不曾離我而去,心中有了佛,有了祖師,有了恩師,在學佛的菩提道上,也就格外踏實。
紀念點燃我們心中光明的恩師,謹遵訓誨,勇猛精進,剋期求證。
失學
文:子敬
雪公老師云:「你們都是失學的一代,要更用心好好的學,並且要發心教導下一代,否則他們更可憐,中國文化一點也銜接不上。」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有三代的基礎,才可望造就拔萃的人才來。我們雖是失學的一代,卻宿生有幸,曾經蒙受雪公老師博川大海的滋潤,振聾發瞶的啟迪,德風遺教,猶有依憑,只有大家肯虛心靜氣,用功學習,並且有計劃的栽培下一代,讓他們不僅不失學,還要童蒙養正,有學有承,這樣中國文化就有希望。並且我們還應當有個共識,不只是把自己的小孩教好就行,一定要有一批人,才足以扭轉社會風氣,成就事業,願有心者,於此致力焉!
做對社會有益之事
文:慧安
雪公老師說:「那一件事情對社會有利益的,我就幹。那一件事情對社會有害的,我就不幹。我不管它,這件事情是流行不流行。現在是流行殺警察、搶銀行、要紅包,這個我絕對不幹。那麼,見洋人叫洋爸爸,我怎麼也不幹,活著我是一個中國人,死了我也是一個中國鬼。你查查中國歷史,凡是念書的,都有點骨子。即使是畜生還有這樣子的,大家須知道,狐狸死在遠處,跑不回來,它倒下來時,頭的方向,必得朝向牠的窩,這樣死得才瞑目。不衝著牠的窩,是死也不瞑目,畜生尚且如此啊!」
雪公老師勉勵凡是他的弟子們,所行所為,都要對社會有益,而不要一味的隨時尚而逐流,生是中國人,必得要有中國人的風骨,千萬不要媚外忘本。「狐死正首丘」狐狸死的時候,都要把頭擺正,朝向自己的住處,身為人怎麼能連畜生都不如呢?
雪公老師又說:「想要中國再延續下去,必得落實中國文化。」現在的社會風氣,處處呈現一片浮華不實的現象,人心亦漸趨糜爛,樸實淳厚的古風,已不復可見,這是非常可悲的現象。人人謹記老師的叮嚀教誨,絕不與一般人競逐流行,而忘了做人最可貴的操守與氣節。
學呆板合規矩
文:志行
規律的生活,對於一個行者的心境,是關係很大的。
雪公老恩師,行住坐臥,飲食起居,都是次序井然,絲毫不亂。比如說,最平常的穿衣穿鞋,就有一定的規矩,絕無錯亂之時,穿衣必先從右手,鈕扣從那個先扣也是固定的。穿鞋則必先左腳,必衣著整整齊齊了,才入佛堂或出門,用具也有定處,不得輕易更換,數十年如一日,所以曾說:「我這裡的一切都是呆板的。」
一念妄起十聲佛
文:清龍
民國六十四年夏曆十一月,恩師在台中靈山寺佛七,開示一偈云:「一念妄起十聲佛,妄念不如佛聲多,若非妄念剎那起,怎得佛號似穿梭」,吾初聞此偈,如雷貫耳,似有「茅塞頓開」之感,為吾日後去煩惱得清涼之不二法門,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恩師之恩大矣哉。
恩師往生已滿一年,吾人不肖弟子,德業未進,僅恭寫聞偈有感,藉表懺悔及無限追思。
居仁由義
文:淨達
雪公老師曾語重心長的告訴晚輩說:「國家的好壞就在你們身上,須知萬法唯心造,你們若心事明白,作為純正,在社會上,處處公道,不作私弊,有了這二條,就能辦出好事。」
學佛貴有師承
文:願西
雪公云:「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解,發心學佛,貴有師承,閉門造車,出門合轍,不過如虫蛀木,偶爾成文,所以,學者尚乎多問。」
注意因果
文:淨持
雪公曾言:「不論在公家機構或私人機關,領薪水,要注意因果。盡責了,則對得起這份薪水。若是義務的也要盡力,不可因義務而不盡心,這些都有因果。即便是說一句話,也都有因果,不可不慎。」
功夫要精勤
文:玉燕
雪公老恩師在蓮社一成立,就開設國文補習班,每年免費招收青年男女,義務教學。在四十三年時,論語課中,老師說:「讀半部論語,就可以治天下,你們四書都快讀完了,功夫如何呢?」大家面面相覷,不敢吭聲。
「你們要把肚子當圖書館,讀過的書,都要裝在肚子裏,如果把書裝在皮箱裏,大水一來,書被流走了,學問又在那裏呢?」
慎獨
文:淨德
雪公教大家要慎獨,而名利之念尤應注意,上焉者為名,下焉者為利。一切病源皆由好名而起,求名則不得往生。君子所以坦蕩蕩,乃不貪名圖利,便坦蕩自得。小人患得患失,瞞心昧己,終日不安。
真心誠意
文:淨毅
雪公不斷以真心誠意來誨示修行人,老人家說:
「禮佛供養在於心誠,誠則蘋蘩蘊藻之菜,潢汙行潦之水,佛天皆享,不誠鐘鼎玉帛,珍錯醍醐,佛亦不享。儒家尚且『祭如在』。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如在者,即心念也。
如何推行念佛會
有蓮友問雪公老師,要具有怎樣的德能去推行念佛會呢?
雪公云:「言語動人,不如以身作則。首先在求學上,要一心念佛,精密研教。在工作上,要身先眾作,眾止後止,應作即作,莫待明天。在待人上,一切容忍,自謙讚他,體恤慰問,平等遇到,不念舊怨,不捨一人。能如是,即是德能,然必持之有恒,方能生效。」
能夠如此,何事不會成功?
站住人格
文:庸德
雪公對青年學子最為護愛,指望甚是殷切,民國五十年左右有數十位參加大專佛學講座青年,時相聚會共修念佛。
雪公得知甚為歡喜讚嘆,並為取名「青蓮念佛班」,從此經常開示勉勵。民國六十九年三月三日, 雪公特別為這些散居各地的昔日青年,講解論語中:「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的意義,說這就是中國文化,可令天下國家皆得公安。並再三強調,孔子思想,是世間法最高的目標。
雪公又繼續說:「佛法云:『人身難得』,所以必先成了人,才能學佛、成佛,成佛必須先得人身。中國文化以『仁』為根本,這與佛法不相違背。汝今學佛,若人格保不住,如何學佛?
咱今在此乃是風雨飄搖,若台灣不存,則是天欲滅道德仁義,天欲滅中國文化,是天之將喪斯文也。
汝既是一個人,人方能學佛成佛,如果將孔子『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忘了,則汝亦不可能學佛成佛。佛法亦有次第,以人乘為根本。人天基礎未打好,乃是空中樓閣。今奉勸諸位學佛,要以人格作基礎。中國以前學佛成功者,皆是真正讀書人,早有中國文化基礎。
汝等說話做事,只要於公家有妨害的,千萬勿幹。今日之下,若佛教興盛,對國家亦有好處,因佛家有戒律,以前法師在叢林,一舉一動,吃飯穿衣,都有規矩。屋裏幾百人吃飯,一點聲音都沒有。所以住廟裏住三兩天,亦可變化氣質。
吾等學佛最大目的是『了生死』,有學問發大心者,可學大乘,一切犧牲自己利益眾生,辦一切事皆為令眾生得好處。如華嚴經回向品所說。若能力不夠,則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深信因果,老實念佛,亦能了生死。
學佛交朋友,要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看那個不守戒律的則敬而遠之,否則日久薰習,隨之學壞矣!咱就算沒職業,也要保住人格,賣土豆、要飯都可以,武訓乞丐都成功。因此不論錢有多少,學問如何,有人格即是善知識。
余之功課,無論多忙,必定要做。汝今學佛眼前求消災免難,將來則須求得一結果,若眼前不能消災免難,將來不得往生,則是一場胡鬧。」
多言傷人
文:芹生
雪公言:「古人有言:『多言傷人』說好話說多了,好話也傷人。所以『言多必失』。佛家言沉默,孔子也言:『敏於事,慎於言』口為禍福之門,『口』是出大毛病處啊!」
人必自侮而後人悔之
雪公說:「你們讀歷史,舉凡國家要滅亡,都是內部先出問題,先壞在自己身上。唐太宗,他那麼能,也是亡在內部。」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一個團體或國家的興衰存亡,都是如是發展衍生的。因此
雪公當年為弟子們講歷史,講到楚漢相爭鴻門宴,樊噲帶劍擁盾入,瞋目視羽,頭髮上指,目眥盡裂之神情姿態時,便感慨道:「國之將興,連販夫走卒都有帝王氣象。」
省其心察諸行
雪公云:「眾生有身,抬手舉足,無不是罪。省其心,察諸行,無可慚愧時,便是消業的消息。」
吃虧即是佔便宜
雪公云:「我實在有特別的經驗。我渾身是瘡疤,一生吃了不少虧,但到後來卻佔便宜了。我學佛這幾年,那一條害過人?我有叫你們害人去嗎?我不只一次遇到極困苦之事,到時都化險為夷,這是天理人生啊!你們都是有用之才,只是受的教育不行。而人人果能都如法,也就用不著聖賢了。凡有自己懂,別人不懂處,此時要多加諒解,世間不懂禮的人太多了,總要加以原諒!」
一天不死一天幹
文:司晨
雪公太老師在七十四年明倫美術班結業典禮的時候,告訴結業的同學們說:「學習是沒有畢業的,永遠不畢業,活到老,幹到老,一天不死,一天幹。沒有休息的。」雪公太老師就是這樣用各種的語氣,來做為學生強而有力的精神支柱,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心中有了歇止的念頭,學問、道業都將停滯不前,而有所退轉。
要用「好的給大家吃」
文:弘超
每年四月八日佛誕節遊行,蓮社都會準備一、二千份便當與蓮友結緣,而老恩師必定會參加遊行,除了看遊行隊伍並勉勵蓮友外,都會到終點站,關心的垂詢:「今天的便當有什麼菜?」因為末學忝為便當組,趕快打開一個請老人家過目,老恩師總會說:「好!」「要用好的給大家吃」,才笑咪咪地招呼大家,然後離去。
今年佛誕節後二日,正是 老恩師生西三周年紀念日,想起老人家平日對每一位蓮友的關懷,希望大家吃得好,吃得衛生。這就是
老恩師慈悲的心懷。「要拿最好的給眾生」,也是儒家素來對人要厚道的仁心。
勤修戒定慧 息滅貪瞋痴
文:德因
雪公云:「修行離開戒、定、慧,當生不能成就。淨土宗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就是定。如果修淨土宗不守戒,也不入定,將來怎麼成就?」
雪公一生弘揚西方淨土念佛法門,而不時勉勸大眾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
帶業往生 乘願再來
文:慧願
雪公云:「淨土宗是大乘法呢?還是小乘法?小乘是光管自己,自己成功了,就不管別人,成就的局面小,羅漢、緣覺就是小乘。淨土宗為大乘法。大乘法有大乘的條件,什麼條件?大乘法必得廣度眾生,因此淨土宗有兩句話,大家必得記住,即『帶業往生,乘願再來。』帶業往生,不叫『證果』,叫『往生』。乘願再來,是說得有一個願力,永遠回來度眾生。我在此也只是當錄音帶,談不上度眾生,自己還是一團糊塗,什麼也不懂得,如何度眾生?若是往生西方以後,到那裏斷惑、開智慧,再回來,才是乘願再來,才能永遠度眾生。這是大乘了吧!」
念佛有祝禱歸依 加被救度之意
文:富枝
雪公恩師曾云:「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有祝禱、歸依,求佛加被我,求佛救度我之心。存至誠恭敬的心理念佛,必定靈驗。」
去繩綑索綁
文:富枝
雪公恩師又曾云:「世間一切物,皆是累贅,皆是繩綑索綁,無一物真實寶貴。凡夫看不開,捨不得,放不下,因此身心受累,不得解脫。行菩薩道,度化眾生,布施第一,無論何物,一概捨得布施。即是去累贅,去繩綑索綁,去塵沙惑,才無牽掛,臨終心無掛牽,才能解脫。」
沒有壞學生
文:安素
雪公說:「我的學生沒有壞學生,凡是不聽我教誨,變了質的,就不是我的學生。」每當耳畔響起
雪公殷殷的叮嚀,就深恐自己的言行,沾污了 雪公恩師的令名。
做人應有血性
文:淨清
有一次錢地之老師拜訪 雪公,錢老師談及他個人在抗戰時之熱血表現後, 雪公隨即轉謂旁弟子說:「記住,人要有血性才能成功,要沒血性,連做賊亦不成。」末學聽後深感之。
強哉矯
文:頑石
有一年臘八, 師要同學們各作一首詩。 師在寒夜中駕臨蓮社為我們講評。末學作了一首律詩呈交上去。
師評曰:「你很用心。可是有一層很要緊。我跟你說,年輕人不可有衰喪氣。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至死不變強哉矯。越是困難,越要振作。」
師的當頭棒喝,令末學此生難忘。
今 師已往生,要再與 師共聚一室聽經論道,已不能再得。但 師卻已用他的一生為「強哉矯」做了最佳的詮釋,留下了最好的典範。緬懷
師恩,但覺 師那慈祥而莊嚴的音聲仍縈於耳際,聲聲叩入心扉;而當時情景,亦猶在目。
從小地方規矩起
文:智安
雪公教導弟子說:「你的飲食起居都亂,你的心能定嗎?你念佛能一心嗎?大家平素要訓練自己物有定位,一張紙放在那裡,都要有個定處,從小地方規矩起,念佛才能得到一心。」
君子儒
文:智安
雪公說:「小人儒不為利,只為名留後世。
君子儒為了道,注重正心修身。」
為誰辛苦為誰忙
文:韋中
每次 雪公講經授課,弟子們均深為不忍,覺得老人家太辛苦了。 雪公云:「我站著講辛苦得死!不辛苦也得死!只要你們大家後來都成了佛,那我也就很高興了。」
專念佛號
文:茂原
後學第一次拜見 雪公老師談話錄:
師:汝學佛幾年了?看了什麼經?專念佛號嗎?
答:吾專念地藏菩薩聖號兼念觀音菩薩聖號。
師:汝念阿彌陀佛,就等於念了一切。
答:吾已誦過很多遍地藏經,念地藏菩薩很久了,一下子改過來,恐不太習慣。
師:汝可專念彌陀聖號,兼念地藏菩薩,專念的可以增加,兼念的不必增加,後來漸漸的就會專念阿彌陀佛了。汝念阿彌陀佛,地藏菩薩也會高興,地藏經也勸人念佛的。
汝應專持彌陀洪名,不可參雜或兼修,否則臨命終時用不上來。譬如兩軍打仗,敵人來了,武器這麼多,不知拿那一件好,一猶豫就完了。
師:汝早晚課做了嗎?
答:做了,但做的不好。
師:汝怎麼做課?
答:吾念往生咒一百多遍,打算以後念至千遍。
師:不必!不必!汝專念佛號就可以,有時間的話,功課可以這麼做─先念阿彌陀經一遍,往生咒三或七遍,再專持彌陀聖號。
問:汝看了那些經?
答:〈吾看了……經〉。
問:看佛書不可雜。最初可看淨土三經,徹底看。阿彌陀經可看彌陀要解講義〈圓瑛法師著〉,多看幾次。再看行願品與勢至圓通章,淨土五經研究了,再有餘暇可看金剛經〈江味農居士注〉,若想弘法,應看之書以後有機會再說。
中國人應讀中國歷史
文:永芳
在 雪公恩師座下,最被感動的一句話是「凡是中國人都要讀中國的歷史」,這句話充分表現出民族意識,而且若能照著去做,收穫會很大,「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是一面鏡子,讀歷史可以明白興亡得失的道理,可以了解中國人特有的忠義精神,可以增加許多膽識和經驗,眼光會看得更遠,對事情的來龍去脈會看得更清楚、更透澈,自然也更有使命感。身為中國人,能不讀歷史嗎?
言必行
文:靜舉
記得前年,曾與中原慧智社學長一同拜見 雪公恩師。 師曰:「凡事,說了一定要做,做到了才可說」這句話一直深印在心,尤其身為
雪公弟子,怎能不謹言慎行呢?
時時回回
文:美津
某日,侍 師於車座內,停駛於慈光圖書館前,勝陽兄入內辦事。當時,有一女學生,從館內走出,忽見
雪公坐於車內,便從手提袋裡,取出鋁鉑包裝之牛奶一瓶,虔誠供養老師, 雪公慈祥接受後,轉問後學女生何名?後學答:「不知也。」不久,勝陽兄回到車內, 雪公再追問他:「那女生是誰?」答:「林XX」
雪公點頭說:「好!回去再給她回向。」原來,老人家再三追問女生姓名,是要將那包牛奶帶回家供佛,並回向給那位虔誠的女生。 雪公老師平素凡有可用、可食之物,無不先供佛回向後再使用,即便是一小包的牛奶,亦復如是,此即老人平日所教「時時回向」也。
贈言
文:淨宏
民國七十年暑期的明倫講座,第一次在 雪公恩師座下,親沐法雨。記得老恩師在結業典禮上,以三句話贈別與會同學。第一、遠離鬥諍;第二、謙恭去慢;第三、去疑生信。這三句話實在是處於當前時局,處世修學的三件法寶。
立定腳跟
文:蓮平
雪公云:「人人均念念不停留,起念即隨緣。佛亦起念隨緣,而佛所隨皆菩提緣,吾人則隨煩惱緣,此怎行?汝等須記住:立定腳跟,則社會有汝之地位,西方極樂世界也有汝之地位。」
時時隨喜
文:聖揚
雪公每天亦看報紙,以知天下之事,每當看到報上載有好事,則高興萬分,隨口讚嘆。見有壞事,就哀聲嘆氣,表示遺憾。他講經時勸大家要「時時隨喜」;講論語時則勉勵學生要「恥獨為君子。」由此可略窺
雪公平素之存心。
不強人所難
文:和光
雪公老師在台中,創設有不少慈善機構,這些機構均須有人加以發心護持,始能推動。但
雪公向不強人所難,勉強某人發心。老人家凡事均率先身教,犧牲奉獻,施財、施法。於是大家深受感召,善芽發冒,就這樣形成一股道義結合,人人樂於行善。
火中蓮
文:淨持
初學佛,佛在眼前,總是急切地想要擺脫火宅,對於俗務,極為不耐;於是,從台北來到台中,以為台中是個清涼池,應當更有利於修行。沒想到,尋獲教職,依然是煩心事多,工作壓力不減於前─想起追隨老人的時日無多,為何偏向這些無干的塵緣裏廝混?便興起辭職專修的念頭。某日,傍晚時分,也是接近學期尾聲時,筆者乃叩門求謁,稟告自己的想法。老人在聽完傾訴之後,只道聲:「孩子!你知不知道有所謂的『火中蓮』?」筆者當下心中一震,以為這是一句值得咀嚼的話,不容再問,便只向前一拜,帶著深思的神情告退。出來時,天色已暗,卻見遠近燈火輝煌。而今,每逢困境,便想起這句『火中蓮』,而不敢妄生退卻之意─原來清涼也者,不在職務清閒,乃在師友提攜。
不發脾氣
文:敬德
雪公云:「好學而能有結果,首為不發脾氣,儒家懲忿窒欲,佛家戒瞋心,瞋乃根本煩惱,如起瞋心,火燒功德林,修道決不成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