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4月 22, 2018

鄭曼青的練拳秘訣





鄭曼青的練拳秘訣
與多次強調的松(二)


來源:太極養生

練習太極拳還是「松」為第一
鄭曼青在《高深的哲理融合了物理》文中說:「五十多年來,我也在世界上跑過一圈,遇見過不少高大的西洋人,沒有在我手上打贏過,我的一個學生有七尺一寸高,重四百三十多磅,竟然在我手上像小孩子弄球一樣。我有多大力量呢?沒有別的,就是我剛剛講的—松。所以太極拳說難,就是難在自己擋住自己,不肯松,如果真正把這個松字能了解,那便是好極了。我有個叫龔作漢的學生,這裡還有很多人認識,這孩子是有天份,練到五、六個月,就已悟到鬆了,連拳勢也沒有練好,就懂得如何松法,你說太極拳難嗎?就是絕對要把松字弄清楚。無論如何,要放鬆。要松到什麼程度呢?人家打我,再有力量,也到不了我身上,所以力量再大也沒有用,都空掉了,甚至你自己跌成重傷,那我打人家呢?把一個整個的人打出去好幾丈外,這又是什麼道理呢?這是太極拳的一種高深理論,它有一種哲理在裡頭,而且是一種合乎科學的杆槓力量。不但是哲理與科學合而為一,它能將各種自然原理合併來應用。這你會覺得很難,可是只要真能松透的話,什麼都攔不住你。所以練太極拳還是『松』為第一,這一點是我自己深深感受到的。」
練習太極拳是要學吃虧
鄭曼青主講《太極拳哲理》時指出:「練習太極拳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松,但很多人就松不下,一接手不知不覺之間就不曉得松,這樣,一扭,一頂就完了,也就把門關閉了,不能進步了,須知練習太極拳是要學吃虧的,不要學占便宜,你要是想占一分便宜,大吃虧就在後頭,這是我學太極拳幾十年的經驗,其實不光是學太極拳如此,為人處世亦莫不如此,所以如能學到太極理,則在社會上處世並不難。老子曾說過:善者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大凡肯吃虧的人,最後總是不會吃虧的。」
松沉進而得「中定」
在台灣鄭子太極拳研究會會刊發表的《鄭曼青弟子蘇紹卿談學習太極拳基本心法》文中說:「(一)含胸、胸不可挺,挺必氣浮無根:亦不可駝背,駝背必氣結致病。含不可露形,意識可也。何謂?以意內收,引氣下沉是也。中醫謂:氣匯『膻中』,膻中穴在胸兩乳中間,灸之可治氣喘,可證氣在胸部匯集。學習太極拳即練氣功,首重內練,內練舍行氣何由?氣能運行,血必暢旺。此為習太極拳開宗明義,必需先予詳悉者也。故太極拳異乎一般運動,為先運而後動者,其它一切運動系先動而後運,本末倒置,功效不彰,毋容自辯。含胸或稱松胸,竊以為不如含胸適當,蓋松胸未必含胸,而含胸必定松胸……(三)松肩、亦稱沉肩,竊以為松肩勝乎沉肩,肩不可上聳,否則既含胸亦無益。『松肩』,『含胸』兩者連環動作,互相配合,庶氣可順而下降丹田,鄭師對此兩動作極為注重,每日必提示數次,嘗告筆者,楊祖師亦以此教之,惟知之維易,行之為艱。鄭師一夜夢見自己兩手臂連肩斷去乃得此法……(九)松沉、松沉為連貫性動作,松得幾分,沉亦得幾分,松沉絕非柔弱,而內含有彈性之勁。松亦非塌、軟,亦非僅是肉體一面,乃包括精神面。故翻譯成英文SOFT,是錯誤的,應譯成RELAX。能松即能沉,進而得『定』,『定』即是拳論之『中定』,不受牽,不受靠,更不受撥。『松沉』之境界要求甚高,無極限止境、無時間性,無地域性,而求永久性。不但不偏限身體局部,且求全身關節骨骼。竊以為上身不松求改之在腰胯,大腿不松求改之在膝,小腿不松求改之在腳踝。腳跗松透則外形上浸浸入道矣……教示吾人『松』之重要,松之入手方法,松即是太極拳之功用,得到『松』字才可希求氣通三關,氣斂入骨,化氣為髓。」

至柔的美人手

林明昌在《鄭子太極拳美人手研究》文中說:「鄭曼青於民國39年印行的《鄭子太極拳十三篇》中論『掌』時,有『美人手』之圖,並說明:『掌。相傳謂美人手,手背筋不浮露。無論何式,腕背皆要豎直。』文中強調手背筋不浮露且腕背豎直,及無論何式均須合乎美人手,即美人手為簡易太極拳的共法。民國67年出版的《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則略修正為『腕背皆要自然伸直』。或許『自然伸直』較不致造成『用力豎直』的誤解……美人手確為鄭曼青的簡易太極拳一大特色。然而鄭曼青卻將之歸原於其師楊澄甫。他在《鄭子太極拳十三篇》中,有〈視(同【視】)本末〉一節云:『楊師澄甫之分釋太極拳諸要點,如下:……』其中第二點即為:『沉肩垂肘坐腕。謂肩不可聳,亦不可塌。肘勿翹起,亦勿夾緊,能自然,便自沉自垂。惟坐腕最難,要手背不露筋絡,相傳謂美人手,如是始可矣。』……鄭曼青的美人手,其實是以老子『至柔』思想發揮太極拳,特點在於全部放鬆,沒有絲毫拙力。鬆柔的美人手相對於傳統的豎掌,在作用上有極大差別。首先,腕部鬆開後,從指到掌到腕,乃至肘、肩一路而上均放鬆凈盡,於是敏感度較豎掌強。尤其以指尖作為耳目先探,放鬆的手指如果接觸對手,可以清楚測知對手的動向、力度。即使接觸點不在指尖,由於手部全都放鬆,任何一點均能發揮探知的功能。此項作用對豎掌而言較為困難。其次,美人手因為放鬆,可以因為對方力道而『變形』,只要本體中定,則這樣的變形即成為圓。而且手掌任何一點都可以旋轉形成一個圓,圓就有化、走的功用。化即是打,也因此手掌上任何一點都可以攻擊。圓只是在二度空間的想像,實際上人活動於三度空間,因此手掌上的圓,其實也可以視為球體。」
 (來源:《太極》)



鬆肩八法!

太極拳的精粹就是一個「松」字。所以練太極拳應從松功人手,松有不同的層次,本文介紹的方法.可為太極拳初學者提供入門參學。
太極拳要求的松是周身的松,因松而後出掤勁。對初學者來說,採用分部式練習法,會有一個良好的練習效果。由此從松肩人手,是一個切實的問題。人們在長期的生活、_丁作中,往往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用力和對抗的習慣,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僵力和拙勁。而這正是練太極拳的大忌,練太極就是要以此人手,練習鬆柔.消掉這些同有的僵勁。本人從長期的練習和實踐中總結出以下幾種方法,對初學或久練未能松肩者會有幫助,正確練習可達事半功倍之效。
1   靜功法
太極拳是一個練意的運動,靜功法是先靜意。再由意帶動作,這個原則是貫徹始終的。此式全身的要求與太極拳的無極樁相同,雙腳平展與肩平,肩、胯與足外踝呈一直線,唯手臂自然下垂,兩肩後平展、微沉且對拉開,兩掌心斜相對,收視內聽,自然呼吸,意想周身松,站1015分鐘。
2   倒掛法
接上式,兩臂舒展由體側緩慢上舉至頭頂,注意兩臂不要用力,僅腰部用力下彎,兩臂隨之自然下垂.兩眼平視前方,弓身成90度,頭仰,意想大椎與尾間成一直線。用腰帶動,盪雙臂前、後、左、右及劃圓各20次。注意周身不要用力,尤其雙肩,唯腰部成一動點。由其帶動雙臂,不要彎膝,雙腿伸直。有高血壓及眼壓者做此動作須慎重或諮詢醫生。
3   旋肩法
雙腿橫開比肩寬,腿伸直,腰下彎,脊柱儘量成垂直,頭部要鬆弛,意想大椎與尾閭成一線垂直於地面。兩手呈抱球狀,由腰催動,以右肩為起點,引領上身及雙肩同時順時針劃圓弧5次,逆時針以左肩引領劃圓5次。此動作幅度大,注意肩頸鬆弛,不要用力,隨腰轉。有高血壓、高眼壓、脊椎病及眩暈者做此動作須慎重或諮詢醫生。
4   拍擊法
兩腿略開窄於肩,收尾閭,微屈膝,以腰際為軸左右旋轉。左旋時將左臂伸直以右手拍打左肩,反之亦然。注意以腰帶動,旋轉時不要擰膝,甩頭,腰部以下勿動,勿昂頭。
站姿同上,唯旋轉時兩臂亦同時左右甩動,像兩條鞭子般拍打身體各部位,由頸、肩、胸到腰。注意兩臂甩動的力量是由腰際帶動而起,非轉動肩膀而出,勿昂頭。
5   伸縮法
站姿同靜功法,雙手握拳在腰側,向斜上60度方向直線快速沖拳,左右單式練習各5次。此式要求松肩、肘,出拳快速,像彈簧一樣彈出,收回。注意用肩、肘、拳的整體一線,非單純用肘力。
6  隔位法
當人想某部位放鬆時,會有越想越緊的感覺,這時用隔位冥想法,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用升降樁松肩時,不想肩井穴,而想肘部的曲池穴,肩部自然會放鬆。以此類推,靈活運用,收效顯著。
7   甩肩法
站姿與靜功同,以肩頭側為動點.以腰部催動後甩手臂劃正、反立圓。要先慢後快,周身其它部位不用力,僅以腰部催動後,用其慣力在體側劃立圓。先左後右、先正後反地交替練習各10次。
8   松抖法
站姿與靜功同,注意雙足完全平實踏地,平均受壓,立身中正,開胯圓襠,用身體整力下壓後反彈,用此反彈力抖動全身及雙肩35分鐘。注意非膝蓋用力.否則易酸累並導致膝蓋受損。此式亦可做為松肩完畢後的收功練習。
太極拳運動貴在堅持和恆心,方法亦是重要的入門基礎。經實踐證明,這些方法如正確地堅持練習,在短期內可達明顯松肩效果。效果可體現在做太極起式時,雙臂如捲簾般輕鬆自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