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2月 02, 2018

東去西去,直須向萬里無寸草處去始得 ___ 玅境長老開示

東去西去,直須向萬里無寸草處去始得。

-------------------------------

唐朝有一位洞山禪師,是禪宗很有名的一位大德。

一年,結夏安居圓滿了,洞山禪師對大眾說:「秋初夏末,兄弟或東或西,直須向萬里無寸草處去!」

三月安居結束了,大家就要離開這裡,到別處去參學,或者東邊去、西邊去,無論到何處,你不要到有草的地方去!

過了一會兒,洞山禪師又說:「只如萬里無寸草處,作麼生去?」

萬里無寸草處怎麼去呢?提出這麼一個問題。

當時,大眾上下並皆默然,無人能答。

後來,其中一位禪者到了石霜禪師那裡,石霜禪師問:「和尚有何言句示徒?」

洞山禪師都是怎麼對大眾開示的?這位禪者就如是如是地說了。

石霜禪師又問:「有人下語否?」有沒有人回答這一句話呢?說:「沒有人!」

石霜禪師就說:「何不道出門便是草!」

出了這個門外就是草!

這個禪者後來又回到洞山禪師這裡,就轉述了石霜禪師的回答。

洞山禪師聽後就讚歎說:「大唐國內能有幾人?」

大唐國裡,能有幾個石霜禪師呢?這等於讚歎石霜禪師的回答是對的!

但當我們讀這段記載時,能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嗎?

這句話可以引《維摩詰所說經‧觀眾生品》中的「畢竟空寂舍」來解釋。

維摩詰居士在什麼地方住?在畢竟空寂那裡住!

畢竟空寂就是他的房子,故云「畢竟空寂舍」。

我想洞山禪師是讀過《維摩詰經》的,「萬里無寸草處去」應該就是從這一句話來!「畢竟空寂舍」是廣大無邊的,但這個房子裡沒有草!

「沒有草」是什麼意思?「草」就是虛妄分別!

若常常在畢竟空寂這裡學習止觀,就能滅除我們內心的虛妄分別,虛妄分別滅除後就沒有草了,也就是證悟了畢竟空寂--諸法如的意思。

所以,東去、西去、南去、北去,不管到什麼地方參學,總而言之,應該學習向第一義諦那裡去!

若老是停留在虛妄分別的境界,就是空過光陰了。

何處是「萬里無寸草處」呢?即是第一義諦,亦即諸法如或涅槃。

這個地方怎麼去?洞山禪師沒有講,而石霜禪師的回答是:「出門便是草!」若離開了第一義諦, 就是落入虛妄分別,而心裡一虛妄分別,煩惱就現起。

並不是發大瞋心、大貪心才叫作煩惱,心念一起,才動眉毛就犯了祖師規矩!不與第一義諦相應,就是煩惱境界,就是生死流轉。

我認為古代的禪師是閱讀經論、如理作意的。

石霜禪師應該也是學習經論且修止觀的,所以他能回答這句話。

《金剛經》云:「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凡夫總是在一切法上虛妄分別,所以是「住一切法生心」。

現在學習佛法,常常思惟「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舉心動念與法相合,行住坐臥、語默動靜,一切時、一切處觀一切法皆是如,就是趣向第一義諦!

有人罵你、毀辱你,向道上會,觀「即空、即假、即中」;讚歎你,恭敬你,也觀「即空、即假、即中」。

能這樣,就是萬里無寸草處去而沒有出門。

安住在那裡修止觀,不生煩惱就是沒有「草」,亦即是「無所住而生其心」之意。

 在沒得無生法忍之前,能念念在道作如是觀,久了就得無生法忍。

明白點說,我們佛教徒一定要做這件事——修我空觀、修法空觀,常常這樣修習,才能漸漸由凡而聖,斷婬怒癡等愛見煩惱之草,到「萬里無寸草處去」! 

《維摩詰所說經》講記

    玅境長老開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