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啊 ●鞭鼓生
FROM http://www.minlun.org.tw/old/424/424-2-01.htm
前不久,好朋友念了一首臺語唸謠「老人頌」給我聽:
「站咧無元氣,坐咧就哈戲。倒咧睏抹去,食飽就放屁。無食愛生氣,見講講過去。現講現忘記,出門無地去。要死無勇氣,祗好活下去。」聽後,彼此默認相視而笑。
另一位好友也來電表示:「近百來歲高齡的母親,非常排斥外籍看護的照顧,只喜歡自己的子女親手照料。而自己也是垂垂老矣,渾身疾病的老人。想讓母親住進養老院,又感到十分不忍。心中矛盾萬分,不知如何是好?」七、八十歲的老爺爺、老奶奶,要照顧九十幾、百來歲的祖爺爺、祖奶奶,當然是力不從心啊!因為他們本身也需要別人的照顧。
當今全世界都呈現人口老化與少子化的問題。過去中國農業社會「養兒防老」的觀念,已經無法落實。中年人整日在外打拼,有的還要跑兩岸各地,不但無力照顧長輩,也照顧不了小孩。外籍看護成了生活的所需,偏偏老年人無法適應,他們需要親情的互動與滋潤,不是外籍看護現實生活的照顧而已。
「說真的,我母親心裡十分寂寞,逢年過節看到兒孫齊聚滿堂,高興之情,溢於言表。」朋友感慨地說。
社會型態在改變,老人家活了近一世紀,要適應新世代的生活模式,的確不容易。因此,有年紀的人,要認真地調整從人生舞台退場的心態。世俗人如此,修行人更要練習徹底放下。且看蓮池大師的〈七筆勾〉:「五色封章一筆勾。魚水夫妻一筆勾。桂子蘭孫一筆勾。富貴功名一筆勾。家舍田園一筆勾。蓋世文章一筆勾。風月情懷一筆勾。」所以,寂寞也罷!得不到親情也罷!要一筆筆的勾掉。養老院也好,外籍看護也好,能堅固信願行三資糧最好,它可是跳出三界輪迴,永斷生死的法寶啊!
大自然的反撲
二〇一八年,在短短兩三個月期間,整個地球上發生好幾起慘烈的大災難。七月初,日本地區豪雨成災,一七〇多人死亡。又遭熱浪侵襲,整個月有超過百人因高溫死亡。再者,燕子颱風九月四日重創日本 關西地區,造成十一人死亡,關西機場關閉三日。兩天後,北海道發生規模六點七的地震,大量滑落的土石衝進了民宅,住宅倒成一片。地震造成北海道地區共計四十一人死亡。
更恐怖的是在九月二十八日,印尼的蘇拉威西島附近發生了七點五級地震,隨後引發大海嘯,巨浪有六米之高。當時很多人在帕盧的海灘上,準備海灘節活動,卻遇上突如其來的地震和海嘯。六米高的海浪沖走了許多人,群眾在慌亂尖叫聲中逃生,至今下落不明,埋在建築物瓦礫中的人,仍不計其數。海岸邊發現大量屍體,具體數目還有待確定。有官員預計死亡人數將數千人,紅十字會估計超過一六〇萬人受災。而屋漏偏逢連夜雨,蘇拉威西島北方的索普坦火山,竟在十月三日突然爆發,火山灰衝上四千公尺高。
且看:災難以如此頻繁的速度,此起彼落地在我們的周邊國家肆虐著,侵奪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帶來屋毀人亡的悲劇。看到日本最大的金身觀音雕像,倒毀在路邊;也看到印尼災區的清真寺,藍色的塔頂塌陷在爛泥中。無情的狂風巨浪,給災民莫大的打擊和摧殘。現實環境中的精神寄託,看看,也隨之塌陷了。血淋淋的災難,雖遠在千里之外的國家,而世界已是地球村,經媒體的即時報導,災難的恐怖威脅就近在咫尺。想想街坊鄰居都已豪雨成災,淹到二樓了,我家豈能倖免?
專家說:「異常氣候現象日趨頻繁,顯示氣候變遷就是主因。因為海洋變暖,大氣中的水氣變多了。不只夏天會更熱,冬天也將變得更嚴寒。」我們幾乎沒有能力,改變大自然的反撲。那該怎麼辦?念佛的我們,只能更認真的念佛。印祖提示:「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則雖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極樂,即是極樂之嘉賓。」正是身處災難頻仍時代的應變之方。
http://www.minlun.org.tw/old/488/2-1.htm
跌倒的次數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先生的名言:
「不要用我的成功來評價我,用我跌倒又爬起來的次數來評價我。」
中國人習慣用「蓋棺論定」來評價一個人在世間的功與過,而曼德拉只要世人用他跌倒又爬起來的次數來評價他,不要用他的成功來評價他。這句話實在很震撼人心。
人生世間,不免跌跌撞撞。小跌小撞,拍拍塵土可以再站起來。大跌大撞後很多人就爬不起來,甚而意氣消沉,一蹶不起。甚麼樣的人,可以一再跌倒一再爬起來呢?那是要有很大毅力的人才做得到的。這正是臺灣用「硬頸」兩個字,來形容客家人刻苦耐勞、勤奮、努力,為理想而堅持不屈的精神特質。
話說學佛的我們,生活在紛紛擾擾又充滿利誘的世間,要辦點利益眾生的事,總是挫折連連,舉步維艱,心中充滿無力感。反之,有智慧之人,則不因挫折而無力前行,而是以解決困難,作為前進的動力。
雪公曾云:「修行人一舉一動,完全為利益眾生,非為自己,此為成正等正覺的總綱領。」又說:「修行如果這麼容易,何以要三大阿僧祇劫?你要知道,在順境中修行不容易成就,不受魔難不成佛啊!你看案頭的香,不燃何以顯其香?我渾身是瘡疤,九十多歲的人了,早可以在家茶來伸手,飯來張口,我啊!要幹到死為止。」
文天祥說:「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我們要從古今中外哲人的精神中,吸取養分。跌倒後,不怕困難,抓起地上的土,要它成為滋長日後成功的養分。修行人不怕跌倒,因為終日在順境中,不易成就。終究是不受魔難不成佛啊!
白渡橋
上海有一座橋,名為外白渡橋。它處於蘇州河與黃浦江的交界處,因此成為連接黃浦與虹口的交通要道。又因位於河的下游河口處,便自然而然的稱作外白渡橋。現在的外白渡橋於一九〇八年落成通車,是中國的第一座全鋼結構鉚接橋梁,由於其豐富的歷史和獨特的設計,已成為上海的地標之一。
因為白渡是私人集資興建,開通後曾經要繳過橋費,一段時日後,取消了過橋費,因此名為白渡。以此聯想到,雪公曾云:「諸佛渡眾,不過如撐船梢公,行人必須登船,方能達到彼岸。」學佛的人,聽到「白渡」,一定很有感覺。白白地讓你由此岸渡到彼岸,不收分文。
但是行人必須肯登船或過橋,才能得渡。印光祖師,有一年住在北京圓廣寺,某日在街上遇到一位十五、六歲的乞孩,跟著要錢。於是印祖要他念佛,念一聲給一文錢,乞孩不肯念。祖師慈悲再勸,念十聲給十文錢,乞孩還是不肯念。祖師再從口袋拿出全部的錢,告訴乞孩,念多少聲即給多少錢。這位乞孩竟然放聲大哭了起來,怎麼樣也不肯念佛,印祖只好給一文錢而離開。印祖感慨地說:「這孩子太沒善根了。」
念阿彌陀佛,是得渡的大因緣。乞兒業障深重,開不了口,失去了受渡的因緣。人生世間,總糾結了太多的凡夫俗見,不明佛理,不知所受皆苦,不知人命無常,故心常放逸散亂。若能了知命在呼吸之間,為了生死而求解脫,或肯漸收其心矣!要知「佛與眾生,性本無別,所少異者,一為在纏,一為出纏耳」,佛菩薩渡眾行願,念念相續,無有盡時。白渡橋可是永遠開放給有心出纏的有緣眾生啊!
印祖云:「人之常情,縱恣則易,攝束則難。教以持齋念佛,便覺口頭失美味。身心常辛勤,魔子則曰:『只要心好,何必持齋?汝本是佛,何須更念他佛?』以此洽合自己懶惰懈怠,不願攝束,任意放縱之機。」
善根深厚的老修行人,「持齋念佛」早就視為理所當然。很多非佛教徒,也都吃自然飲食的健康素。尤其現今的素菜,菜色齊、變化多,無營養不良之慮。早已不似四、五十年前,物質匱乏,持齋就是吃「苦菜」,三餐要以醬菜配飯過日的狀況了。如果佛教徒在這麼豐厚的飲食條件下,還無法就素捨葷,那就是放縱口慾,檢束不了身心,是障深慧淺,要在佛前投誠懺悔了。
談到修行,「吃素」算是最容易達到的目標。真正要與宿世累劫的惡習氣折衝、拉扯,那才是最大的考驗。而「懶惰懈怠」,不論世間法或出世法,只要與之沾上邊,注定一事無成。《菩薩本行經》上云:「夫懈怠者,眾行之累,居家懈怠者,則衣食不供,產業不舉。出家懈怠,則不能出離生死之苦。」佛家稱「懈怠」是賊,因為它賊害「道心」。故云:「一切諸賊中,無過懈怠賊。」
如果要甘於沉淪生死,那就無話可說。若想出脫,就得加把勁。街頭上,很多衣著髒亂,目光無神,隨地坐臥與大小便溺的流浪漢,他們自絕於社會,無力檢束身心,只好得過且過,像遊魂一般漫無目標地苟活人間。人,一旦心力懶惰懈怠,最終也只會像流浪漢一樣,任憑業力牽引,漂溺於生死苦海中。
誰願意當流浪漢!當然要奮起遠離惡法。雖然業力難以掙脫,但是心力、佛力更不可思議,只要發肯心,勇悍精進,自然有一番新氣象。而「持齋念佛」則是橫超生死的捷徑。是不分貧富貴賤、聰明魯鈍,都可因之衝出塵網,是修行法門的「徑中徑」。「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將六字出乾坤」何等便宜!聰明的您,今生不修,更待何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